【摘 要】
:
我国西南玉米产区属于中国玉米主产区,在保障中国玉米供应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西南地区缺乏本土突破性品种,玉米品种更新迭代速度缓慢,导致该地区玉米单产停滞不前。玉米单交种DN98×Q4(惠民306)和DN98×Q4-2(云单25)在我国西南地区表现良好,但产量、收获期含水量、株高、穗位高、籽粒脱水、生育期等性状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实验以12份南美玉米群体(P1-P12)为供体材料,以D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西南玉米产区属于中国玉米主产区,在保障中国玉米供应上起到重要作用,但是近些年来我国西南地区缺乏本土突破性品种,玉米品种更新迭代速度缓慢,导致该地区玉米单产停滞不前。玉米单交种DN98×Q4(惠民306)和DN98×Q4-2(云单25)在我国西南地区表现良好,但产量、收获期含水量、株高、穗位高、籽粒脱水、生育期等性状仍然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本实验以12份南美玉米群体(P1-P12)为供体材料,以DN98、Q4和Q4-2为测验种,运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组配32份顶交种和40份三交种,根据产量、收获期含水量、百粒重、穗长、行粒数、穗行数、株高、穗位高及全生育期等9个农艺性状表现,评估12份群体材料对DN98×Q4和DN98×Q4-2的改良潜力,为我国西南地区培育突破性玉米品种奠定基础。同时在DN98和Q4的遗传背景下对12份南美群体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为下一步群体改良提供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群体P1、P10和P12组配顶交种对DN98×Q4的综合性状改良潜力较大,P1在百粒重、穗长、行粒数和株高方面具有改良价值,P10在产量、百粒重和穗行数方面具有改良潜力,P12在百粒重、穗行数及株高方面具有一定改良价值。群体P4、P7、P11和P12组配三交种对DN98×Q4的综合性状改良潜力较大,这四份群体材料对增产均有改良价值,其中P12增产潜力最大,群体P7、P11和P12在收获期含水量方面改良潜力较大,另外,群体P12在降低株高和穗位高,缩短生育期方面也具有改良价值,改良方向均为Q4。2.群体P6和P11组配顶交种对DN98×Q4-2综合改良潜力较大,P6和P11在减产不显著的情况下对穗行数和行粒数改良潜力较大,但在百粒重和收获期含水量方面利用价值不大。群体P3、P4和P6组配三交种对DN98×Q4-2综合改良潜力较大,P6在收获期含水量、穗行数及全生育期方面具有改良价值,改良方向为DN98。P3和P4均在收获期含水量、行粒数方面具有较大的改良潜力,另外P3可以降低株高和穗位高,P4还可以用来改良百粒重,改良方向均为Q4-2。3.群体P9、P10、P11和P12在我国西南地区GCA(一般配合力)较高,产量GCA均为正效应,对增加西南地区与产量相关的基因频率意义较大,同时群体P9、P10和P11的百粒重、穗长、穗行数GCA均为正效应。群体P12有利于降低收获期含水量、改善株型,对丰富我国西南地区玉米种质资源具有促进作用。4.在DN98和Q4的遗传背景下,根据产量SCA(特殊配合力)效应对12份南美群体进行杂种优势群划分,群体P1、P3、P4、P7、P10及P12被划为A群,群体P2、P5、P6、P8、P9及P11被划为B群。
其他文献
食味品质是稻米品质最重要的感官评价指标。作为稻米的两大主要成分,稻米蛋白质和淀粉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稻米的食味品质。除了蛋白质与淀粉的含量高低,蛋白质与淀粉在稻米中的分布差异也可能对稻米食味品质存在影响。然而,稻米蛋白质与淀粉在稻米中的分层分布特征及其对稻米食味品质存在怎样的影响并不明确。因此,本实验以食味品质存在明显差异的4个水稻品种(黄华占、嘉丰优2号、甬优7850和美香占2号)为材料,同时,设置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学生的自我体验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所以在现实需要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自己的认识。文章对活动体验式教学进行了阐述,并通过实例探索了活动体验式教学策略。
蛋白质是稻米中第二大类贮藏物质,其含量和组分对蒸煮食味品质有重要影响。然而,目前关于夜间温度对稻米蛋白质含量和蒸煮食味品质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尚不明确。为此,本研究于2020-2021年进行盆栽试验。其中2020年种植10个水稻品种,旨在比较不同品种的稻米蛋白质含量和蒸煮食味品质对夜间温度的响应差异。基于2020年试验结果,2021年选取稻米蛋白质含量对夜间温度响应不同的4个水稻品种,包括甬优494
稻虾种养属于稻田综合种养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将水稻生产与小龙虾养殖有机的结合起来,因其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提高农业产出、提升农民收益的重要农业推广模式。然而,由于农户对小龙虾产量的盲目追求,加大了饲料等外来物料的投入;导致氮磷等营养物质流失增加,环境污染风险加剧。因此,规范小龙虾投食管理,明确投食对水稻、小龙虾产量、稻田环境N含量(水体、土壤)、氮素利用率、饲料中氮素的转化与与流向的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第二大小麦主产区,其中稻麦轮作是主要种植模式是稻麦轮作模式之一,该区域小麦种植面积较大,但是由于复杂气候及土壤因素带来的单产限制,造成该地区产量潜力难以发挥出来。本区域小麦单产水平和籽粒品质较低,严重限制了本地区小麦产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对该地区适应性较强的品种进行密度和氮肥运筹的栽培试验,来探究本区域气候和种植模式下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间产量和品质差异的生理机制,揭示制约小麦产量和品质
铁(Fe)是生物体所需的重要营养元素之一。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其铁营养水平与人类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课题组前期育成了富铁品系“罗田红米”,并采用叶面喷施FeSO4方法促进了该红米和普通稻9311的糙米铁含量增加,最大增幅达150%,但所涉及的籽粒铁富集调节机制并不清楚。本研究继续“罗田红米”、9311品种为材料,采取盆栽种植并在孕穗期、抽穗期进行叶面喷施0.1%FeSO4处理,研究灌浆籽粒的铁储存
玉米(Zea mays L.)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饲料生产和生物能源制造等,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突变体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材料,探究其突变机理有助于解析基因功能及其参与的网络调控。本研究对实验室前期鉴定到的与隐性叶色黄化(yellow leaf,yl)突变体和显性生长衰弱(Weaky)突变体有关的候选基因GRMZM2G095254(命名为yl基因)进行研究。通
工业大麻是我国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之一,黑龙江、云南、山西、安徽等是工业大麻的主要种植区,这些省份铜矿丰富,耕地土壤存在铜尾矿污染风险;工业大麻有较强的耐铜性和较高的生物量,可代替粮食作物在铜污染土壤上种植,但高浓度铜影响工业大麻生长发育,探究如何增强铜耐性具有重要意义。水杨酸(SA)能提高作物的抗逆能力。本研究采用铜敏感品种云麻1号(我国育成的第一个工业大麻品种),探究外源SA浸种对铜胁迫下工业大
诸葛菜(Orychophragmus violaceus,O.violaceus)的种子油中由于富含两类双羟基超长链脂肪酸(内布拉斯加脂肪酸,7,18-OH-24:1Δ15,武汉脂肪酸,7,18-OH-24:2Δ15,21)从而具有极耐高温的润滑性能。为了更好的理解双羟基脂肪酸的合成代谢通路及其在种子储存和发育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本研究在中国安徽黄山挖掘了同样富含双羟基脂肪酸的诸葛菜的近缘种心叶诸
玉米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近年来,其播种面积与产量均位居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首。但玉米起源于热带地区,属于喜温植物,萌发期与苗期遭遇低温胁迫会影响种子萌发以及幼苗根、茎、叶的生长发育,影响最终产量,因此挖掘玉米冷响应的关键基因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多样性玉米自交系为材料,通过对冷胁迫条件下萌发期和苗期的低温表型性状进行调查,评估了不同材料的耐冷性;采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与萌发期和苗期耐冷表型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