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四大提出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来,关于什么是教育优先发展、如何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讨论丰富多彩,而师资队伍建设无疑是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也就是说,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但具体到义务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由于长期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情况却不乐观。“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如何通过有效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来促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民族地区为“地域”、以义务教育为“领域”、以师资队伍建设政策为“范域”、以政策有效性分析为“思域”,试图通过个案县政策为例,来分析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有效性,以期丰富师资队伍建设理论并为相关政策的完善提供参考依据。 论文首先在界定民族地区、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有效性等核心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对公共政策有效性分析范式和具体分析标准的梳理,评述现有政策有效性分析理论的优缺点,在此基础上,从规范有效性、价值有效性、事实有效性的角度构建了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有效性分析的框架,并在各个维度下建立“梯级递进”式的三级分析指标。在此逻辑框架下,选取云南省X民族县为个案,对该县2009-2013年的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进行有效性分析,进而审视影响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有效性的因素。 论文发现已有政策有效性的分析范式不能完全与本研究相契合,在结合已有政策有效性理论研究和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应实践和政策事实,试图从政策规范有效性、政策价值有效性、政策事实有效性三个维度来政策有效性的分析框架。并得出影响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有效性的因素主要源于政策问题的因素、政策执行的因素、政策环境的因素、政策有效性分析方法的因素。保障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有效性并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短期渐进式的对策与长期变革式的对策两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