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唐·德里罗力作《白噪音》描写了某大学“希特勒研究系”系主任杰克及其一家人的生活,是一部关于后现代美国社会中“生与死”的思辨小说。作为“美国死亡之书”,《白噪音》博得了评论界广泛赞誉,学者们提供的精神分析、符号学、生态批评、消费主义等建设性批评方法深入揭示了这部开创性作品的现实意义。本论文进一步关注《白噪音》所展现的美国后现代社会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精神危机,主要分析小说中无所不在的大众传媒如何导致人物精神空虚和自我迷失。论文运用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理论进行文本解读,认为在后现代的美国社会中大众在媒介控制下普遍处于消极状态和真实自我沦丧的病态,但小说中隐约透露着摆脱大众媒介消极影响的某种希望。本论文按六部分进行论证。第一章为引言,主要介绍《白噪音》的创作背景和内容,在分析其成长的媒介背景以及其作品中的媒介之后,概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二章为理论框架。先对现代社会的大众传媒作简单介绍,随后引入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理论,阐明在该理论指导下进行文本分析和阐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三、四、五章为论文的主体。第三章运用法兰克福学派的媒介批判理论分析小说中作为隐形统治者的媒介,包括媒介作为控制工具、媒介灌输虚假需求以及媒介操纵人们的意识和认知。在此基础上,第四章继续解读媒介影响下的消极大众,从困惑的老者、恐惧的中年人和暴力的年青人三个年龄群体的状态进行具体分析,一方面揭示芭贝特和杰克死亡恐惧两个原因——媒介渲染和大众处于危难时媒介的缺失,另一方面揭示媒介化的暴力和通过暴力行为构建自我的精神病态。第五章从怀尔德这一角色对媒介的免疫,其作为恐惧中杰克夫妇的安抚者及小说结尾的暗示等三方面论述后现代的美国社会中潜在的希望因素。在结论中,论文强调大众传媒在加深人类死亡恐惧感的同时又使人沦为大众媒介控制下消极无为的空虚存在,是造成小说中后现代美国社会精神危机的最主要原因;可喜的是,作者为我们埋下了摆脱大众媒介消极影响的依稀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