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人教版)中的教师形象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shan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师的形象也在不断的产生变化。原来人们一说到教师,想到的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会将教师比作园丁、春蚕和蜡烛。现在,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其他的一些不良思潮也影响着当代的教师,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在褪变。语文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对学生最具影响力的书籍,也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民族精神的象征。书中教师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学生和大众对教师的印象,影响着一代代学生的成长。因此塑造好语文教科书的教师形象不仅有利于改善大众对教师的印象,还有利于教师个体和教师群体的发展,对改善教科书的编写也具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考察教师形象的历史变迁,认为当今时代所需的教师形象应该是多元化的、导人向善的。笔者通过对现行的义务教育阶段(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中的教师形象进行文本剖析,客观的描述和比较其中的教师形象,发现存在以下问题:一、重男性教师形象,轻女性教师形象;二、教师形象刻板化;三、教师的学识缺乏;四、缺乏针砭时弊的教师形象的问题。而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一、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二、教材编写者不同的教师观;三、教科书的选材有限;四、教材的编写缺乏原创。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未来教师的重塑路径应该是符合时代的要求,公正的处理女性教师的形象,将传统的传道与激发引导相结合,将关爱学生与沟通交流相结合,将榜样的示范作用与电子网络社会的导航性相结合。选文可选入当代优秀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对教师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改变人们对“教师为金钱,教师为功利,教师是‘妖魔’”的看法,让教师真善美的一面重新回归大众的视野。
其他文献
提高中学语文教师的素质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然。中学语文教师素质是语文教师在中学语文教育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和对学生身心发
随着科举研究的深入发展,地区的科举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河北作为封建社会后期的畿辅重地,首善之区,历来受到最高统治者的眷顾,其科举乡试名额一直位居别省前列,而且其进士
本文以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为例,对学习支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文章从教学方面入手,将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引入到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教学中,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