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贝多芬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看其风格的演变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路德维希·范·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德国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作为奏鸣曲式成熟时期最重要的作曲家,他为古典器乐奏鸣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范例。贝多芬整个生命动荡不安的二重性格可以在奏鸣曲式中找到最充分、最合适的体现。全文由序言、中间四个章节和结语几部分组成:序言是对研究课题的选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陈述;第一章是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历史成因,是对贝多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环境及个人创作与生活作了概述;第二章是音乐本体的分析,分别对第五号、第九号和第十号小提琴奏鸣曲进行技术上的分析;第三章是三首奏鸣曲创作技法的发展,从和声纵向结构的功能性发展、基本和声语汇的变化、转调离调与调性布局的处理、曲式结构的发展、变奏手法的运用五个方面对三首奏鸣曲创作技法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归纳;第四章是以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为依据,对贝多芬早期和中期的风格特征进行分析,得出创作风格演变的过程,并在思想深层对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创作风格的演变进行探因;结语部分论析了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继承与创新以及对浪漫主义时期小提琴作品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肯定了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的历史地位。全文以音乐作品、书信等史实资料为依据,运用音乐学分析的方法,通过分析和梳理,对三首小提琴奏鸣曲所展现出来的贝多芬创作风格的演变进行了论述。论文的最后附有贝多芬年表和作品目录。贝多芬创造了崭新的小提琴语言,是一位给了小提琴音乐以至高无上地位的作曲家。本文选取的这三首小提琴奏鸣曲保持了贝多芬一贯的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作风格,在材料发展、调性布局、和声语言以及结构划分等方面都保持着高度的统一。从它们写作的前后顺序对比其手法可以发现贝多芬从早期到中期创作风格的一些不同。本文拟通过对贝多芬三首经典小提琴奏鸣曲的分析,挖掘其无限的情感内涵和无处不在的矛盾冲突,展现贝多芬的人生历程和风格变化。
其他文献
新课程改革对课程资源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对课程结构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课程设置与传统的课程结构有了很大的不同,新课程的结构由学习领域、科目、
伴随着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机械设备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而这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目标必须施行的方法,所以对于机械设备安装的施工将是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组成
<正>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临床多采取胃肠减压、抗炎、改善微循环等常规治疗,以解痉止痛,抑制胰腺分泌,保护重要脏器功能,阻止病情恶化[1]。尽管常规支持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前,高中数学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不再是让学生掌握教材内的数学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因为对学生来说,
<正>今年6月8日是杰出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逝世80周年的祭日。为了纪念天华先生,香港二胡艺术中心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其中有5月30日在香港大会堂高座演奏厅举办的王国潼二胡
目的探讨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对社区婴儿计划免疫接种率的影响。方法在社区建立社区护理代办处并对育龄妇女和孕产妇以户为单位实施计划免疫宣传教育;采取整群抽样的方式对社
<正>一、编辑主旨学科的建设是一个思想的过程。严格意义上说,人类历程就是一个思想的过程,任何形式的发生、存在或发展,源自于思想。学术研究正是人们思想的重要方式,这种方
课件《影视音乐鉴赏》属资源性课件,围绕“影视音乐”这个主题,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将理论知识融入欣赏中。本课件在设计上不仅考虑到音乐的美,同时在设计、布局、画面上也给人以美
在心理学领域,自我与人格有着十分复杂的关系。心理学家都肯定了自我在人格中的组织作用,但较少述及自我对人格组织作用的机制。自我作为人格“组织者”的理由是: 自我是人格
河湖相沉积物上发育的昆山大市镇土壤位于太湖地区 ,形成于 1万年以前。根据土壤特性 ,沉积—成土作用阶段 ,放射性碳年龄以及孢粉和微形态分析 ,该土壤可划分为四个层段。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