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总结30例儿童发作性睡病病例,了解其发病特点及临床特征,判断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MSLT)在临床工作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多导睡眠检测仪分别完成30例儿童发作性睡病组和38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取得平均睡眠潜伏期及是否快动眼起始睡眠(SOREMPs)。 结果: 发作性睡病患儿起病年龄平均(7.50±2.08)岁,发病高峰集中在6-9岁,平均病程(17.15±18.81)月。30例(100%)患儿均有白天不可抑制的睡眠增多,并均以睡眠增多为首发症状来就诊,其平均睡眠潜伏期(2.83±1.36) min,8例(26.7%)有不同程度肢体无力或猝倒,3例(10%)睡眠瘫痪,3例(10%)有睡眠幻觉。38例对照组患儿平均睡眠潜伏期(10.40±4.11) min。发作性睡病组快动眼起始睡眠平均(1.33±1.09)次,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3例(76.7%)患者分别应用了盐酸哌甲酯缓解症状,14例(46.7%)在1到3个月症状得到改善,5例(16.7%)在3到6个月有较为明显的效果,4例(13.3%)半年后症状缓解,3例(10.0%)未予系统性治疗,症状时轻时重。 结论: 儿童发作性睡病发病高峰主要集中在学龄期,从发病到确诊时间较长,加上儿童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表现,可造成临床上的诊断难点。疾病早期可利用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来协助诊断发作性睡瘸,同时可以判断其疾病严重程度,随访后期治疗效果。早期诊断及治疗,及早进行睡眠干预可延缓儿童发作性睡病的病情进展。另外,临床工作中应注意与癫痫发作等相鉴别,注意癫痫共患病的可能,必要时反复完善多次睡眠潜伏期试验,并进行长期跟踪随访及疗效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