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河南小说的“村庄”意象研究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shenmeme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村庄作为人类重要的生活社区,它是乡土中国的文化载体,也是文学表达的重要意象。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村庄内部的风景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反映到河南文学中,村庄在现代化转型中呈现的空间变迁和文化裂变也尤为明显。90年代以来,刘震云、周大新、李佩甫、阎连科、刘庆邦等河南作家对于村庄的书写,极大地丰富了当代文学中“村庄”意象的审美意蕴。同时,透过河南文学呈现的村庄,可以窥见到中原文化的地域特色、精神内涵和中原人的生存品格,以及作家对中国文化的运行机制、民族性格和历史内在肌理的思考。更为重要的是,河南村庄在时代变迁中呈现的生存方式、伦理形态、文化心理的转变,也可以作为乡土中国在现代化转型中的文化参照。本文将“村庄”作为本次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河南文学中的村庄书写方式、村庄意象的审美建构以及内在结构的变迁、村庄的文化隐喻进行整体观照和细致研究,总结90年代以来河南文学在村庄书写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其创作的局限性,试图找到“村庄”意象表达更开阔的艺术空间,河南文学在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写作中进一步开拓和超越的可能性。本论文将分为四部分对河南小说中的“村庄”意象进行逐步分析和探讨。第一章主要阐述河南作家书写村庄的影响因素以及叙事表达方式。中原地域文化和作家个人成长经历影响到河南作家对村庄的情感认知以及写作姿态。同时,90年代以后的河南作家对村庄的书写更多地采用了文化视角和民间视角;叙事模式呈现出群体性的“走出”和文化“进入”的两种模式,这都影响到“村庄”意象在河南文学中呈现出审美空间的独特性。第二章研究河南小说中村庄的审美建构。从生态空间、民俗文化和人物形象三部分来阐述河南作家对村庄的审美建构,由此可以窥见中原独特的地域文化以及“河南人”的生存品格。同时,通过分析村庄宗法社会内部发生的物态变幻和文化结构变迁,也可以呈现出90年代以来村庄意象的审美特征流变。第三章研究河南小说中“村庄”意象的文化隐喻。主要从荒原、家园和历史三个维度出发,具体分析村庄在河南作家“荒原式书写”、“家园想象”以及“历史书写”中呈现的不同审美样态以及隐喻的不同文化内涵,这是本次研究的核心。第四章研究“村庄”视野下河南文学的局限性。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以及村庄的现实境遇使文学作品对“村庄”的表达整体陷入困境,河南作家对村庄的书写更多地停留在苦难、权力以及怀旧情绪等表层书写上,但没有上升到足够深刻的哲理性思考。而对90年代以后村庄的现实生活采取的回避姿态,也看出作家们逐渐缺少了现实承担的勇气。河南作家对村庄的表达故步自封在传统的地域文化中,落后于时代的书写成为河南作家创作的瓶颈。本章将探讨“村庄”在河南文学创作中是否还有其独特的创作价值以及实现突破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礼貌是交际双方语用距离的特定反映 ,而语用距离则是社会因素、文化因素、情景因素、个人因素等的综合。尊称有礼貌的可能性 ,但并不总是礼貌的。尊称是否礼貌要视语用距离而
对某区域铜冶炼渣再选尾矿的来源、分布、数量、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论证了污染治理的必要性,根据治理目标确定了治理方案。治理后,可从源头控制重金属向外界迁移,减轻该
本文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宁波第二技师学院机电专业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研究。该校以“三化”(专业化、职业化、复合化)明确高技能人才培养规格,强化素能本位,
本课题的研究范围集中在河北省唐山市境内的滦县和乐亭两个县区,唐山历史悠久,在资料里显示早在4万年前就有人类劳动作息的迹象。唐山文化底蕴非常丰厚,可以说是人杰地灵。丰厚
西三线西段1标段EPC项目部严格按照作业许可管理流程,认真执行作业许可制度。特别是针对动火作业,EPC项目部总结出了动火作业10大禁令。为以后的长输管道动火作业及其他作业
国内外地理教育学界一直积极倡导开展“地理探究式教学”,通过地理实验进行探究式教学对培养学生的地理探究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的地理实验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局限,难
微藻培养耦合污水处理是一项极具潜力的绿色生物技术,具有污染物减排和资源化的双重效应.为明确不同微藻固定化后对NH4+-N去除的差异及优势,以斜生栅藻和普通小球藻为研究对
在现今的科研领域中,针对有机催化的不对称合成反应是主要的研究热点,不对称Michele加成反应是大量手性合成子以及药物中间体的合成的重要方式。现今已有催化Michale加成反应
“规则”既是评分的依据 ,又是该项目发展的标志。最新规则的最大突破是三个方面的结合并用量化数据进行评定 ,即身体动作的难易与分值结合 ;身体动作结合操作器械方式与分值
本文主要分析了现代主义倾向蒙古语诗歌中的现代体验与文化传承问题。这其中包括历史文化?精神传承等民族特征和民族文学传承相关问题。论文由绪论?正文?结语?参考文献和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