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下腔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光损伤视网膜保护作用的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ey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视网膜光损伤动物模型中,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以及视网膜细胞凋亡的情况;移植GFP-BMSCs至视网膜光损伤大鼠的视网膜下腔,观察移植的细胞对视网膜的作用。方法:1.视网膜光损伤大鼠造模:长时间循环光照SD大鼠制成视网膜光损伤模型,于光照后第3d、7d、10d、14d摘除眼球,行HE染色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变化及TUNEL检测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2. GFP-BMSCs视网膜下腔移植:将GFP-BMSCs移植入视网膜光损伤大鼠的视网膜下腔,移植7d后,采用HE染色、TUNEL检测、免疫荧光、realtime-PCR观察正常对照组、光损伤造模组、BMSCs注射组、DMEM注射组的视网膜外核层厚度、视网膜细胞凋亡数以及神经营养因子(bFGF、BDNF)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realtime-PCR观察BMSCs注射组移植后的第1d、3d、7d、14d、21d,移植细胞迁移现象以及bFGF、BDNF的表达情况。结果:1.HE染色观察到视网膜外核层的厚度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而变薄;TUNEL显示视网膜细胞凋亡数随着光照时间的延长而增加。2. GFP-BMSCs移植后可阻止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薄(P<0.05),还使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数减少(P<0.05);免疫荧光显示四组表达神经营养因子的定位不尽相同,免疫荧光、RT-PCR检测分别显示移植后bFGF、BDNF的表达量及其mRNA的表达量均增多(P<0.05)。免疫荧光、RT-PCR检测显示移植后的21d内bFGF、BDNF及其mRNA的表达量均呈现先增高后降低的表现,但表达高峰的时间点不同;视网膜下腔移植的GFP-BMSCs可以向视网膜内层组织迁移。结论:视网膜下腔移植GFP-BMSCs具有对光损伤视网膜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移植后的BMSCs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以及促进视网膜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从而促进光损伤视网膜的修复。
其他文献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是治疗动脉硬化性血管疾病的主要手段,特别适用于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人。颈动脉内膜切除术,被公认是一种有效的预防脑梗塞发生的手术方式,特别是对重度狭
目的:在超声及神经刺激仪双重引导下,行腰椎旁神经联合腰骶丛阻滞,评价该方法在老年高危患者行髋部手术时的麻醉效果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2017-2018年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深度学习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并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教学策略的应用,从而促进
◆摘 要: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是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在当前时代,如何在农村初中开展有效的体育课外活动已逐渐成为一线教师重点探索的课题。由于许多原因,学校开设的大多数体育课的课外活动都不足,缺乏理论性和系统性的问题,有些学校甚至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根本就没有开展过体育课外活动,这对体育的良好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也阻碍了学生个人体育素养的提高。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农村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
◆摘 要:新时代的到来,国家对于素质教育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正是由于素质教育的逐步推进,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在此之中逐渐凸显而出。如何开展好德育工作,促进学生的心理道德、思想等健康发展,成为每一个班主任所面临的一项难题。因此,高中的班主任应该对此项工作加以重视,并找寻出有效策略,推动自身的专业化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鉴于此,本文对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目的以病理为金标准,探讨磁共振成像技术(正反相位DGE-MRI、质子波谱1H-MRS)在兔非酒精性脂肪肝中定量分析的价值。材料与方法选用40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兔,随机分为对照组(n=15)与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中脑黑质致密部多巴胺(DA)能神经元变性坏死和出现Lewy小体为主要病理特点。左旋多巴(L-Dopa)是PD治疗上的主
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的基础职能,在其经营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财务稳定,管理高效是事业单位更好地履行社会职能,实现其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对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指导工作迫在眉睫.基于全员、全过程以及全方位“三全育人”理念,高职院校应不断创新与优化就业创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