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加热食品加热过程中温度分布及传热优化研究

来源 :天津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c6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针对自加热食品缺乏食用评价指标,加热过程中温度分布不均匀、加热效率低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快速评价自加热食品食用品质的方法;优化了加热条件。通过M值法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自加热米饭的评价指标,分别为甜味、清香味、结构紧密、颗粒感、有光泽、弹性、有嚼劲。这7个指标代表了米饭的外观、风味、色泽及口感等全部特征。通过相关性分析,甜味和清香味呈正相关,弹性和有嚼劲呈正相关。因此,选取有光泽、结构紧密、甜味、有嚼劲、颗粒感这5个方面作为评价自加热米饭食用品质的指标。通过Duncan多重比较和配对T检验得知,自加热米饭在加热过程中,温度分布关于食品几何中心对称。且与热源直接接触处温度最高,两片热源间处温度次之,位于食品边缘处温度最低。研究单层加热和多层(5层)加热两种不同情况,测定了放热效率和加热效率。结果表明:加水量、热源间距、接触面积比的增大,有助于提高热源放热效率和加热效率,但增大程度存在差异。加水量对加热效率和放热效率的影响最显著。当加水量较少时,热源不能充分反应;当增大加水量后,热源将水汽化,通过热对流等方式将热量传递至食品温度低的部分;当加水量过多时,水将热源包裹,形成类似于"水包油"的结构,此时,热源放出的热量主要传递至周围水,降低了加热效率。多层加热过程中,温度整体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位于加热装置中间层处的食品温度最高,位于加热装置底层处的食品温度次之,而位于加热装置顶层处的食品温度最低。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当加水量为132g,热源间距为35mm,接触面积比为64%时,单层加热效果为52.77%;响应面试验结果表明加水量和热源间距对加热效率的影响显著;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方程,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根据模型方程进行改进,得到最佳的加热条件:加水量3.60/g,热源间距35.50/mm,接触面积比62.30/%。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加热效率达到71.37%,和模型的预测值(72.24 ± 0.14%)有较好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描绘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山区县绿色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根据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规律,以山西
当前,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蕴含民族优秀文化的传统技艺遭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视野下,以陕西西安传统技艺为研究对象,开展对西安传统技艺保护与开发的研究具
从古到今,中西方关于灵感的研究日益丰富,所涵盖的范围也不仅仅局限于学术界,更是体现在创作活动中,而这种体现方式,通常以理论指导实践的方式存在。学术中的灵感作为强大的
国家政要夫人不但是领导人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国家形象的一部分,她们在外交活动中的形象仪表,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品味和美学修养的直接反映。所有国家都极其重
在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勘查工作所面临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人们也开始积极地引进各种先进的技术来进行勘查。其中,综合勘查技术在矿山复杂地质区的勘查工作中更是具有
H7N9禽流感是由新亚型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该病毒是全球首次发现,因其是一种新亚型,起病急、进展快、致死率高,受到广泛关注。我科2013年4月2日收治1例重症肺炎可疑H7N9禽流感的
自1899年Tiser首先从母乳婴儿的粪便中发现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后,许多科学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证实了它是人类及动物肠道内100多种细菌中对机体的健康有促进作用的代表性有益菌。如其可以在肠粘膜
近年来发现氨基酸能改善肉制品品质特性。本文选取L-精氨酸(L-Arginine,L-Arg)和L-赖氨酸(L-Lysine,L-Lys),考察不同水平的L-Lys/L-Arg对猪肉肠品质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影响机
近年来,人们普遍使用磷化氢等化学杀菌剂来解决成品粮储藏过程中的虫害、霉变和陈化带来的成品粮严重损失问题。由于化学杀菌剂残留问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而且,植物病原菌和
全国临床微生物学、临床药学和各临床相关学科的专家,制定了《万古霉素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为"共识"),旨在进一步规范临床合理应用万古霉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