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超现实主义作为西方现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对西方和世界艺术的影响力都非常深刻。19世纪初,现代艺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1924年,安德烈·布勒东的代表作《超现实主义宣言》在其发表地法国巴黎掀起了一阵超现实主义的热潮,由他发起的超现实主义研究局也呼之欲出。在当时,超现实主义研究者们相信,人的本质往往隐藏在内心深处,因此我们要挖掘人的本质就一定要先摒除自己本心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受到的道德约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超现实主义作为西方现代艺术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对西方和世界艺术的影响力都非常深刻。19世纪初,现代艺术进入了人们的视野。1924年,安德烈·布勒东的代表作《超现实主义宣言》在其发表地法国巴黎掀起了一阵超现实主义的热潮,由他发起的超现实主义研究局也呼之欲出。在当时,超现实主义研究者们相信,人的本质往往隐藏在内心深处,因此我们要挖掘人的本质就一定要先摒除自己本心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受到的道德约束、受教育的程度、对美的定义和判断等等。随着研究的深入,超现实主义者发现了更多能够影响人内心的因素,通过挖掘梦境和潜意识的规律来试图窥探人内心的本质。这些超现实主义的观点对绘画都产生了影响,使人的内心得到关注,也使得过去聚焦于客观理性的创作方式转变为主观感性,通过这种非理性、无意识、超自然的超现实主义观点来观察世界,探索世界,表达自己的世界观。本文以中西方超现实主义为视角,试图对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和特点及代表性艺术家的个案作出分析,再对中国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发展进行分析,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及艺术家的生活环境、时代特征、创作思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于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分析,反思在创作中应该注意的要素,探索出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同时也了解超现实主义绘画在当代艺术中的发展状况,这无疑是对国内油画多元化发展的一种积极探寻。全文第一部分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了超现实主义的发展历程和内涵特征,其中包括两小节,分析了西方国家超现实主义的发展背景、理论依据和绘画特征。第二部分具体分析了中西方超现实主义代表艺术家马格里特和徐芒耀的绘画特征。第三部分是对个人作品的分析,包括三个小节,首先阐述了我对创作中的技法探究,其次是对如何培养自身的绘画语言作出了分析,总结现有作品中的特点并进行反思。最后是对创作历程的总结归纳和对以后的创作方向进行展望。
其他文献
目的:1.研制农村留守学龄儿童《意外伤害现况及自救互救能力调查问卷》。2.调查贵州省农村留守学龄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的特点及自救互救能力现状。3.构建“知-信-行”理论视角下贵州省农村留守学龄儿童自救互救能力的培养策略。方法:于2020年2月~2020年10月通过文献回顾法确定初始条目池,向14位一线临床专家发放专家函询问卷,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函询确定学龄儿童《意外伤害现况及自救互救能力调查问卷》并通
2016年颁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在互联网公布民事裁判文书的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规定了裁判文书不在互联网上公开的五类法定类型,成为各级人民法院裁判文书上网公开的指导性文件。囿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尚未达成民事裁判文书不上网公开之范围的共识,因此从法理角度探讨此课题仍具有现实意义。裁判文书上网制度推行至今已经取得了文书上网破亿的成就,然而海量文书上网的同时,大刀阔斧的司法公开改革存在的问题逐渐
随着环境问题的凸显,绿色发展模式受到关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而已经向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转变。银行作为我国主要金融机构,通过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实现绿色金融,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我国制定了诸多政策措施推广绿色信贷,为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发展营造了好的政策环境,也认同了商业银行在促进产业结构改革和环保方面的地位。而商业银行作为盈
兴趣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内在动力。当前,体育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会影响到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文章对低年龄段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参考文献资料,运用访谈法等方式,了解到低年龄段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受课程建设、课程实施以及体育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并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分别从构建校本课程、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完善体育环境以及发挥榜样作用这四个方面提出了培养
我国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岁月变迁中留存下了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这些古籍文献不仅仅是对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党中央、国务院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对于古籍的保护工作,各级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不少共性和个性的问题。基于此,针对公共图书馆古籍保护工作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近年来国家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高度重视。中共中央为“深入推进税务领域‘放管服’改革,完善税务监管体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意见,确立了2023年基本建成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互联网+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风险”监管为基础的税务监管新体系,实现从“以票管税”向“以数治税”分类精准监管转变的主要目标。在营商环境优化背景下,随着政
文章从新时代内部审计以及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入手,阐述了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提出以审计“三立”精神引领高校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高校内部审计要深刻认识到进入新发展阶段所承担的新使命、新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审计“三立”要求,围绕“五个”更加,紧密结合高校工作实际,始终与学校改革发展同频共振。
从法律角度分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侵害法益所带来的社会危害影响之大,需要我国刑法出台行之有效的规则,对该类违法犯罪行为致以沉重的打击。立法中主要规定了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应包含的前置法、信息范围认定、定罪量刑标准等。但即便如此,由于立法中相当一部分内容界定还处于模糊地位,学术界与司法实践仍争议颇多,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以下简称“本罪”)疑难问题认定仍有必要研究。文章在参考大量文献资料的同时,借助
目的:考察母亲与青少年居家身体活动的代际传递效应,以及亲子沟通、家庭亲密度在此效应的增值贡献。方法: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短版)、家庭沟通模式量表、家庭亲密度量表(学生版),对1 849名初中生及其母亲进行调查。结果:母亲的居家身体活动、亲子沟通和青少年的居家身体活动在青少年性别、年级的差异皆不显著;青少年感知家庭亲密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年级差异显著,6~8年级青少年的家庭亲密度随年级升高而递减
我国于2020年通过的《民法典》,在人格权编一并规定了隐私权与个人信息保护制度,此类制度安排旨在保护信息网络时代的个人信息安全,但其将个人信息划分为私密的个人信息和非私密的个人信息,与后者相比,私密的个人信息应处于特殊保护地位,从而形成了以规制处理私密个人信息的民事规范体系。私密的个人信息常常与自然人的人格尊严、人身自由等基本人格利益息息相关,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侵害个人私密信息造成损害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