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吕碧城(1883-1943)是晚清至民国时期一位富有传奇生活经历的女性。她年轻时(21岁)逃离闺阁,随后因才华横溢获得宝贵的人生际遇,从而名满天下。她曾从事女权运动和女性教育事业,民国后从政和从商,中年后游走海外,最后于1930年版依佛门,宣扬动物保护理念和佛法。她为女权、教育事业以及中西方佛教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的一生作品很多,留下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游记。通过她所留下的资料,后人能做的不仅仅是恢复她的生平。通过她带有自传性质的个人书写,我们可以看到在一个变幻而复杂的大时代下,个人选择的主动性和限制。她的一生其实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矛盾性,她在这种挣扎与无奈中去努力追求自我,建立自我。吕碧城最后通过形而上的探索方式解决了个人在心灵层面的归属问题和自身与国族之间的矛盾。本文的研究主要是以吕碧城的人生选择与变迁为中心,通过她对三种形象(爱国尚武的英雌,女子教育中的探索者,自由独立的旅行者)的建立来探讨她对自身主体性的建构。但是她在建立自身形象时却不得不面临许多内在与外在的冲突。吕碧城在这两面的复杂性体现了一个传统的闺阁才女走出闺阁后在近代社会中所面临的典型困境。全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是探索闺阁才女群体在国族危机出现后所面临的境遇与状况。主要是分析女性所面临的历史机遇以及困境:闺阁才女的学识因不能直接用于拯救国族危机,从而面临身份合法性的指责。第二部分是探索吕碧城通过构建三种形象对自己进行改变这一事实,这三种形象的建立体现了吕碧城构建自身主体性的一种选择。她通过这种方式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第三部分主要解释吕碧城离开闺阁的原因以及在社会上面临个人选择背后的无奈与限制。这种无奈与限制的实质是国族主义与女权主义的冲突以及个人心灵层面的苦闷。第四部分主要是将吕碧城融入当时走入社会的闺阁才女中,探讨这部分才女对于前代才女的超越之处和她们对闺阁文化的继承。再将吕碧城与秋瑾、施淑仪等人进行对比。她们的出身原本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走出闺阁后个人的选择具有极大的差异。通过三个人的对比,揭示闺阁才女走出闺阁后的生命状态。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希望可以增加对闺阁才女这个群体的理解和认识,通过分析她们的艰难选择从而看清她们背后的人生境遇以及整个晚清至民国期间的社会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