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是生命之源,地下水资源是地球上最为重要的淡水资源之一。据统计一半以上的世界人口以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源。但是随着工业和农业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地下水资源被污染。其中地下水的有机污染是最长见且最难治理的一类,四氯乙烯、三氯乙烯、氯仿等氯代烃有机物,在世界各地的地下水中被频繁检出,并引起了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氯代烃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规律,为有机污染的治理提供理论支持。本文主要是运用GMS软件建立氯代烃在地下水迁移转化的数值模拟。在建立溶质模型之前首先要建立水流模型,水流模型是以氯代烃的典型污染区为模拟区,并根据模拟区的水文地质资料对模拟区进行概化,建立概念模型。在此基础上,在GMS中将概念模型转化为数值模型,并进行识别和验证,使建立的水流模型能够反映实际的地下水系统的水力特征。然后,在水流模型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的氯代烃迁移转化模型,并对氯代烃在地下水中的迁移转化的趋势进行预测。水流模拟结果表明,研究区2000年处于负均衡,其主要原因是该年属于枯水年,其降雨量仅有364mm。另外,人工开采量过大也是造成研究区地下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溶质运移模型以氯代烃为模拟对象,模拟的结果表明:在地下水中四氯乙烯不断地降解转化为三氯乙烯,且下游三氯乙烯污染羽的中心不断向下漂移。而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的降解主要与氧化还原环境有关。模型中四氯乙烯和三氯乙烯的阻滞系数在地下水中相差不大,分别为6.52和6.34。但是四氯乙烯的降解系数为0.0006,三氯乙烯为0.0001,四氯乙烯的降解系数为三氯乙烯的6倍。从整体上看,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污染羽的范围有不同程度的扩大,且浓度不断的降低。虽然有个别点浓度有所增加,但是增加的幅度比较小。本次研究还对溶质模型进行了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TCE污染羽的范围的变化对导水系数最敏感,而TCE污染羽的总量的变化对降解系数最为敏感,对导水系数最不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