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部分,在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农民现代化的实现是我国整体现代化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农民现代化主要指的是农民在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上由传统向现代转变,这是新世纪我国面临的最现实、最紧迫的问题。只有实现了占我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中国人和中国的现代化,没有中国农民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将无从谈起。 农民现代化隶属于“人的现代化”,根据“人的现代化”分析得出我国农民现代化主要包括思想价值观念、生活行为方式和科技文化素质三个方面的现代化。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农民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整体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多数农民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文化水平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总体而言,中国农民的现代化水平仍然比较低。在思想观念上仍然比较保守落后,法律意识、参政意识、竞争意识等仍然有待提高;在科技文化化素质方面,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及生产信息缺乏、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后续教育跟不上;在自身健康水平方面,相对于城市,农民医疗知识缺乏、身体健康水平较低、农村生育率和死亡率仍然较高。以上情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制约、农村文化教育跟不上以及农村自身“乡土性”社会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的。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努力为农民现代化的实现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农村、农民实现现代化提供了巨大的动力,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给农民提供了在精神上、心理上趋向现代化、全面发展的条件。农村基础教育的普及、整个社会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以及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的发展使更多的农民拥有了更多接受教育的机会,更加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众传媒的存在和发展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和娱乐生活,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现代化的思想观念。城乡互动的不断加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为农民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当前,推进农民现代化,应当从我国具体国情及现代化发展阶段出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民现代化之路。其着力点主要包括: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改革完善农村土地制度、改变农民封闭单一的生产生活环境,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经营集约化,使农民摆脱小农意识;大力推进农村政治文明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增强农民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加强农村社区建设,深入开展社区服务、建立健全社区社会保障保体系,为农民现代化的实现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大力发展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和远程教育,建设贴近群众的农村大众传媒,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加快我国城市化步伐,改革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二元就业体制、提高农民工城市融入能力,为农民现代化的实现消除制度障碍。通过各项措施的整体推进,全面促进农民现代化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