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沪港通是连接沪、港两地股票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可以让两地的投资者购买对方股市规定范围内的股票的一种途径。自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通以来,沪港通一直运行顺畅。沪港通是我国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化,加快金融市场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我国资本市场向着更加开放、更加市场化方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事件。沪港通的开通对沪、港两市的价格互动影响研究有助于明晰沪港通政策的内涵,促进我国股市向着更加成熟、健康的方向发展,也为加快我国资本开放化进程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通过阅读近期众多关于沪港通的学术研究可以发现,学者们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沪港通开通以后的波动溢出效应和A、H股市交叉上市公司股票价差问题。研究方法主要采用GARCH模型进行分析。本文通过选取沪港通开通前的2012年4月10至2014年4月9日的上证指数、恒生指数每日收盘价和沪港通开通后的2014年11月17日至2016年11月16日的上证指数、恒生指数每日收盘价数据。利用样本数据,通过运用VAR模型,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确立沪港股市之间的价格关系,最终从Granger因果检验、VAR模型回归的重要指标以及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等不同的角度阐述了沪港通对沪、港股市之间相互影响的情况,并对沪港通开通前后的实际情况作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的开通加强了沪、港股市之间相互之间价格影响的能力,从而衍生证明了沪港通开通的意义。通过对沪港通意义的实证分析探索,进一步分析了沪港通与人民币国际化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人民币国际化激发了沪港通的实施,沪港通的实施也进一步加速了人民币国际化。另外,沪港通的开通,引进更多的相对较为成熟的投资者群体,这提升内陆股市成熟度有着积极的影响。最后,沪港通与刚刚开通的深港通一道为我国股票市场的进一步提升发展,为香港股市的离岸人民币业务地位更加确立,为我国将来可能陆续开展的债券市场、货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政策提供了借鉴,为我国资本市场最终走向完全开放化、市场化奠定重要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