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能源、气候、污染等问题日益严峻。人类对环境及生态的关心也不断的增长,改善生态环境迫在眉睫。生态公益林承受着这些艰巨的任务,因此建设和保护生态公益林意义重大。生态公益林的保护剥夺了大量农户的林地木材砍伐收入,对农户造成了大量的损失。虽然我国从2001年开始已经展开森林生态效益补助工作,但是目前国家15元/亩·年的生态公益林补偿与农户的造林成本和管护成本相比,是远远不足的。这对农户来说有失公平,因此有关提高生态公益林补偿的研究意义重大,制定一个相对合理的补偿标准迫在眉睫。本研究站在农户个人的立场上,通过随机抽样调查法对福建省5个县的250个拥有生态公益林的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基于实地访谈调查数据和搜集的资料数据,找出了福建省生态公益林建设存在的问题,如补偿标准过低,制定标准不合理、补偿资金不到位、补偿标准单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管理机制缺失、对生态公益林相关的宣传不到位等。研究选取农户期望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作为因变量,自变量选取了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当过村干部、家庭年总收入、家庭年林业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家庭耕地面积、家庭林地面、是否存在借贷情况、林龄、每亩重置成本、公益林立地质量等级、林分起源和公益林离家距离等13个。研究运用排序Probit模型进行计量分析,根据计量实证结果得出“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家庭林地面积、是否存在借贷情况、林龄、每亩重置成本和公益林离家距离”这7个影响因素对福建省个人所有的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意愿具有显著影响、根据调查存在的问题和计量实证结果,为政府生态公益林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适当提高补偿标准,提高农户积极性;二是分类补偿,综合考虑相关影响因素;三是出台相应的贷款扶持政策;四是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五是完善生态公益林相应的法律法规;六是构建和完善的生态公益林补偿参与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