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牙列重度磨耗所致咬合垂直距离降低伴牙列缺损的患者进行合理的咬合重建修复,运用T-Scan咬合检测仪和肌电图仪,测定患者咬合重建治疗前后的咬合及咬肌群肌电活动,对比分析确定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10例牙列缺损伴重度牙列磨耗(其中7例伴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所致咬合垂直距离降低需咬合重建的病人。先采用暂时性牙合垫升高咬合,1个月后待适应此高度行永久性修复治疗,治疗完成后1个月复查。运用T-Scan咬合检测仪和肌电图仪,分别测量咬合重建治疗前,牙合垫治疗1个月后,永久性修复1个月后的咬合力及咬肌群肌电的改变,对比分析确定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临床症状检查结果:咬合重建治疗后,患者面下三分之一高度恢复,患者自觉咬合、咀嚼、发音等功能得到改善,肌肉关节症状缓解。2.T-Scan咬合力检测结果:(1)咬合力大小:咬合重建治疗后,患者咬合力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1)。(2)咬合力中心点:咬合重建治疗后,患者咬合力中心点位置趋于中央,双侧咬合平衡性增加(P<0.01)。3.Bio-Pak肌电图检测:(1)息止位肌电图:戴用过渡牙合垫一个月后以及永久修复一个月后,患者在息止位时咬肌、颞肌前束的肌电值较修复前均有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正中牙合位最大紧咬时肌电图:戴用过渡牙合垫一个月后,患者在正中牙合位最大紧咬时咬肌和颞肌前束的肌电值较术前没有显著性差异。永久修复后最大紧咬时咬肌和颞肌前束肌电较术前和过渡修复时均有明显提高,差别显著。(P<0.05)(3)咬肌群肌电对称率:永久修复后在最大紧咬时左右两侧同名肌肉,及同侧咬肌、颞肌前束之间的肌电对称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1.咬合重建治疗后,患者的咬合力明显增加,咬合平衡性明显增加。2.咬合重建治疗后患者TA、MM的息止位肌肉紧张度降低;ICP最大紧咬位肌肉收缩能力以及协调性增加。3.咬合重建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改善,恢复了牙合、肌肉、关节的协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