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针刺搓法和常规针刺治疗背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搓法治疗背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为临床实践提供合理而有效的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拓展针刺搓法的临床应用。方法:本研究按照纳入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60例背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患者,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的研究方法,分为针刺搓法治疗组和常规针刺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针刺搓法结合常规体针治疗,对照组以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加TDP神灯照射,治疗时间两组每次均30min,治疗隔天1次,三次为一个疗程,共治疗两个疗程。两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背腰部疼痛情况(VAS评分)Roland-Morris功能活动(CRMDQ量表),筋结改善情况(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分级量表),总体疗效和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1.总体疗效的比较得出,治疗组患者临床控制为30%,显效50%,有效13.33%,无效6.67%;对照组临床控制16.66%,显效30%,有效26.67%,无效26.67%;两组疗效确切;两组组间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治疗本病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2.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后,在VAS疼痛评分方面,两组组内治疗的前后比较,P<O.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治疗后两组在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方面都有一定疗效,可有效地缓解疼痛。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的意义,组间有差异,治疗组在疼痛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3.比较两组背腰部功能活动方面(CRMDQ量表积分),两组治疗前后各组内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P<0.01,说明有显著差异性。两组治疗均可明显改善背腰部功能活动。两组组间比较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CRMDQ量表积分有差异,治疗组在功能活动的改善上优于对照组,但P>0.01,其差异无显著性。说明两组治疗对于患者功能活动的改善差异不明显。4.比较两组患者筋结改变,两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P<0.01,表明治疗后两组间差异明显,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可有效减轻筋结引起的疼痛、活动受限和筋结状物的大小。结论:针刺搓法可显著改善背腰部肌筋膜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疼痛症状、腰背部功能活动和筋结,其用具与常规针刺相同,操作简便,安全性较高,不易造成患者心理恐惧和身体痛苦,是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上进行应用以及推广。它的主要治疗机理是搓法可催气、加强针感、通痹止痛,解除长期反复的肌筋膜疼痛、拘挛及功能活动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