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detic retinopathy, DR)发病过程中病程、血糖水平、血压、血脂等临床因素都存在相关,这些相关因素之间相互影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起到了相互促进或保护的作用。不同糖尿病患者个体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的病程、严重程度上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性被认为源自患者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用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各相关因素和结果之间的进行关联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相关的危险和保护性因素。方法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临床流行病学研究:以379例2型糖尿病住院或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69例,年龄27-91(60.64±12.03)岁;女210例,年龄21-88(62.08±10.46)岁。依据1999年WHO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DR诊断依据2002年DR国际临床分类法推荐的统一标准并进行分期。以研究对象来源和结局分组。对病程、血糖、血压、血脂等因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及进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分子流行病学研究:以184例2型糖尿病住院或门诊患者为病例组,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NDR组及DR组,其中NDR组90例,男51例,女39例,年龄37-75(57.05±11.97)岁;DR组再根据有无增殖性DR分为NPDR组和PDR组,对照组为同期的健康体检者,共196例,男107例,女89例,年龄26-63(45.72±13.26)岁。采用聚合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病例组各亚组和对照组的PON1基因的Q192R和L55M多态性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Meta分析研究:基于PubMed, EMBASE, Elsevier Science Direct,万方和CNKI等医学数据库以对氧磷酶1(PON1)基因的Q192R和L55M多态性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的-460T/C和-2578C/A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性为检索主题,进行了系统的检索,检索截止日期为2013年12月31日。分析PON1基因的Q192R和L55M多态性以及VEGF基因-460T/C和-2578C/A多态性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易感性的相关性,同时以合并比值比和95%置信区间评估其相关强度。结果1.DR的发生与病程存在正相关,血糖和血压控制水平对DR的发生具有保护作用,而血脂水平在不同的PDR分期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DR和PDR的发生与患者依从性、血糖控制、血压控制等相关因素有关,而NPDR则主要与病程相关;3.PON1基因的192和55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DR易感性的关系复杂,可能存在种族和DM类型的差异性。4. VEGF基因-460T/C多态性的频率在DR与NDR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等位基因可能是DR的易感基因,-2578C/A多态性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在DR与ND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R的发病机制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个层面:1、基因因素,表现为背景性的患者个体对DR的易感性差异;2、环境因素,包括治疗条件、患者依从性,可以直接影响到DR的发病。提示DR的防治的研究,也应该结合这两个层面,对易感人群进一步细分和对DR发病的危险和保护因素及其间的相关性细化,有望对于DR的防治提出一个既能节约社会资源,又能个体化的优化系统,以达到最终较全面地从临床和防治角度消除其对DM人群视力危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