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源表达WIF-1的溶瘤腺病毒对肺癌的杀伤作用及缺失VS RNA基因的新溶瘤腺病毒构建的初步探讨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zfl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溶瘤腺病毒)是一种能够特异性地感染肿瘤细胞或特异性地在肿瘤细胞中复制、增殖,最终导致肿瘤细胞裂解的腺病毒。肿瘤靶向的基因病毒治疗以溶瘤腺病毒为载体,携带各种治疗基因,联合基因治疗与病毒治疗的优势增强抗癌能力,在癌症治疗领域显现出极大的潜力。   目标:本文初步探讨携带抑癌基因wif-1的双靶向溶瘤腺病毒的抗癌作用,并研究携带wif-1的双靶向溶瘤腺病毒在体外试验中对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同时期望构建携带VA RNA基因缺失的新型溶瘤腺病毒,使该类病毒只能在肿瘤细胞中复制,而在正常细胞中复制缺陷。   原理和方法:Wnt信号通路在胚胎发育、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该通路异常导致的下游基因的异常表达对肿瘤发生、恶化同样具有重要作用。有文献报道80%的肺癌组织中WIF-1蛋白(WNT inhibition factor1,WIF-1)表达降低,该蛋白可抑制Wnt信号通路的活化,进而可以抑制癌细胞的生长。为达到有效抑制肺癌的目的,本试验构建了内源表达wif-1的双靶向溶瘤腺病毒AdCN205-wifl,并在体外试验中评估该病毒的抗癌效果,观察病毒携带该基因后是否能够特异性的在肿瘤细胞中复制,是否能够高效地表达外源基因,从而能够更好地发挥病毒治疗和基因治疗的双重抗癌效果。   当腺病毒感染细胞后将激活细胞内的防御机制,该机制可阻止病毒复制。而腺病毒内源转录产生的VAⅠ和VAⅡRNA可阻断细胞内源的防御机制而使病毒顺利复制。如果将VAⅠ和VAⅡ基因从腺病毒基因组中删除,腺病毒感染细胞后就不能自行复制,但是肿瘤细胞中高活性的转录因子或Ras过度活化可以弥补VA基因的缺失。本实验通过删除腺病毒VAⅠ和VAⅡ基因而使病毒具有肿瘤特异性增殖的能力,期望构建一种新型的肿瘤特异性腺病毒。   本文的第一章详述了该新型溶瘤腺病毒的构建策略以及构建流程,商榷克隆质粒的构建并检验其正确性,并使用构建成功的质粒系统包装新型的溶瘤腺病毒。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溶瘤腺病毒AdCN205-wifl在细胞中可以高效表达WIF-1,该蛋白的表达并没有明显影响溶瘤腺病毒在肿瘤细胞中的复制。且AdCN205-wifl针对肺癌细胞具有较强的杀伤能力,表现出了明显的抗肿瘤能力。   质粒鉴定结果显示,我们已成功构建出含有VA RNA基因缺失的腺病毒穿梭质粒以及含有该缺陷的腺病毒骨架质粒。   结论:在AdCN205-wifl感染的细胞中,wif-1基因的顺利表达并不影响病毒复制,而且腺病毒主要内源启动子启动外源基因高效转录的作用大大提高了治疗基因的表达量,保证了病毒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体外实验证实AdCN205-wifl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为肺癌以及其他肿瘤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携带VA RNA基因突变的新型溶瘤腺病毒是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新型病毒,我们已构建出含有VA RNA基因突变的病毒包装质粒,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案将包装出病毒。
其他文献
摘要:科学课是由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天文学等学科内容整合而成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课程。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和科学,建立开放型的知识结构,促进知识的迁移、学习能力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科学课的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积极参与过程体验,这就赋予教学者更为艰难的教学任务。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科学;新追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
土石坝具有工程投资省、施工技术相对简单且工期短、对地形地质条件的要求低等特点,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应用广泛。然而堆石料作为土石坝的主要建筑材料,表现出非线性、弹塑性、
  Pumpable crib support for longwall gates and ventilation bleeder entries is becoming more prevalent in United States coal mines.The pumpable crib selection
会议
黄芪是一种常用的中药。含有多糖、蛋白质、生物碱、氨基酸、黄酮类、甙类、微量元素等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其中黄芪多糖(Astragalus polysaccharides,APS)是黄芪主要生物活性成分。黄芪多糖具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抗应激、抗肿瘤、抗病毒、抗辐射、抗氧化等多种药理功效。由于黄芪多糖的多种生物活性及良好的临床效果,多年来在国内外已成为中药提取及中草药现代化研究的焦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