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化是中国经济追求发展速度转向发展质量的重要措施,中国标准国际化是中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质量与规模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外开放40年经济发展、“一带一路”产能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参与全球治理等都与中国标准国际化密切相关。本研究采用定量统计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标准国际化程度及其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本研究提出标准国际化评价的理论模型,从标准编制国际化、标准文本国际化、标准使用国际化和标准活动国际化四个维度构建出标准国际化评价模型,并对该评价模型进行数据验证。本研究从标准国际化四个维度采集数据,包括1977-2017年期间标准编制国际化数据,标准文本国际化强度、速度、效度数据,标准使用国际化数据及标准活动国际化数据,另外建设百万词级别中外标准英文版语料库研究标准英文版语言特征,计算中国标准英文版母语接近度。研究方法采用统计方法、文本分析法、语料库方法、计量模型方法等。本研究得到以下重要发现:首先,中国标准国际化程度仍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就标准编制国际化而言,国外利益相关方参与编制中国标准程度较低,外商参与编制中国国家标准比例只有1.8%,跨国合作编制中国标准为0;(2)就标准文本国际化而言,中国标准英文版母语接近度为89.87%,有着较为明显的第二语言可读性特征,现行国家标准只有中34.7%在不同程度上均采用国际标准或翻译为英文版,国际采标平均滞后8.61年,中国标准英文版不具备法律效力;(3)就标准使用国际化而言,中国标准国际互认度低,与英法等2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的标准互认协议仅涵盖两国均等同采用的国际标准,尚未有外国企业项目采用中国标准;(4)就标准活动国际化而言,中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量高质不高,截止2017年底,中国加入ISO/IEC约900个技术机构(TC/SC),承担其中67个主席副主席职务,注册国际标准化专家达到2000人,对口单位380家,但累计仅主导制定333项国际标准。其次,中国标准国际化程度和进出口贸易存在长期稳定协整关系,中国标准国际化程度对促进进出口贸易增长作用明显。表现在:(1)从短期看,当期标准国际化程度提高对贸易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的作用为负(短期半弹性分别为(-0.097020和-0.204333),对进口总额的作用为正(短期半弹性为0.024321),表明当期标准国际化对出口贸易的影响滞后,对进口贸易的影响滞后则不明显;(2)从长期看,标准国际化程度提高可以促进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增长(长期相关性分别为R=1.732532、R=1.763353和R=1.699957)。本研究具有理论上、方法上和应用上的贡献。从理论上看,本研究跨越语料库语言学、语言经济学、国际化理论、标准化理论、国际贸易学等理论研究标准国际化,尝试构建出包含四大维度的“标准国际化理论模型”,为考察各国标准国际化程度提供理论依据。从方法上看,本研究通过大规模中外标准语料库,提取超过108项语言特征,从标准英文版母语接近度、标准文本国际化强度、效度及速度四个方面构建一套测量标准文本国际化程度的方法,另外采用语料库分析软件、经济计量软件和统计软件等多种计算机软件结合方法验证中国标准国际化程度。从应用上看,本研究总结出的标准英文版语言特征可应用于中国标准英文版翻译实践,标准国际化测评模型可应用于测评各行各业的标准国际化程度,中国标准国际化程度对外贸的影响评价可应用于对外投资、工程承包和其他领域。针对以上研究发现,本研究提出五项对策性建议:第一,适时适度扩大我国标准编制国际化程度。让更多国外利益相关方参与编制中国标准;扩大国家间、城市间、民间跨国合作编制标准,实现标准化项目合作和双边、多边交流等。第二,进一步扩大我国标准国际一致性,加大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标工作;缩短国际采标滞后时间;研究我国标准同时发布中英版、具备同等法律效力的可能性与路径。第三,改变我国标准使用国际化思路,重视标准带来的实质效益,提高我国标准海外示范度。第四,提升我国标准活动国际化质量。第五,设立国家机构推进中国标准国际化,全面参与全球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