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证券市场发展了近三十年,各项管理制度在不断地健全和完善,但是,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比如上市公司为了达到上市的要求或取得配股资格等目的,对财务报告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修改,甚至编制虚假的财务报告,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给国家以及投资者造成巨大的损失。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是利益相关者重要的信息来源,在有效的市场环境下,若财务报告能充分并及时的披露,可以为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提供大量有用信息。因此,如何提高财务会计信息的质量,以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成为现代会计理论研究中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盈余管理作为公司操控盈余的手段,近年来被许多上市公司使用,而与盈余管理密切相关的非经常性损益也就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回顾和梳理的基础上,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以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机会主义行为理论、契约理论的理论依据,采用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结合中国非经常性损益信息披露的现状,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329家沪深股市主板上市的制造业公司作为研究样本,采用2008年至2013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对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价值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不会产生增量信息,不具有价值相关性;公司财务报表中无论披露的是非经常性收益,还是非经常性损失,对股价都不会产生影响。因此,我国实施的强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非经常性损益信息的制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