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种疗法的疗效差异,初步探讨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本病的机理。
方法:本课题选60例40-80岁,发病时间2周到6个月,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和对照组(醒脑开窍针法),各30例。参照2010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两组患者均在接受中风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取穴:内关(双侧)、人中、三阴交(患侧)为主穴;辅穴:极泉(患侧)、尺泽(患侧)、风池(双侧)、上廉泉、金津、玉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皮针,选取语言一区(运动区下2/5)进行针刺,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6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通过观察和比较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组及醒脑开窍针法组的临床效果,两组治疗前后做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的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得分评价比较,得分越高说明语言功能越好。疗效标准参照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语言功能评分提高百分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评分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患者的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四项语言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语言评分均有提高,语言功能均得到改善,各自组内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各项语言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1.无论是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还是单纯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两组均有效。
2.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显著,其结果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
3.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本课题选60例40-80岁,发病时间2周到6个月,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房并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和对照组(醒脑开窍针法),各30例。参照2010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两组患者均在接受中风病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取穴:内关(双侧)、人中、三阴交(患侧)为主穴;辅穴:极泉(患侧)、尺泽(患侧)、风池(双侧)、上廉泉、金津、玉液;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头皮针,选取语言一区(运动区下2/5)进行针刺,留针30min。每日1次,每周6d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通过观察和比较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组及醒脑开窍针法组的临床效果,两组治疗前后做汉语失语成套测验的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得分评价比较,得分越高说明语言功能越好。疗效标准参照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语言功能评分提高百分率进行疗效评价。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治疗前,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年龄、性别、病程、汉语失语成套测验评分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组间具有可比性。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评价患者的自发谈话、听理解、复述、命名四项语言评分,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语言评分均有提高,语言功能均得到改善,各自组内治疗前后有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各项语言功能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0%,对照组总有效率7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结论:
1.无论是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还是单纯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两组均有效。
2.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显著,其结果优于单纯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
3.醒脑开窍针法结合头皮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运动性失语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