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ase-producing Enterobacteriaceae,CPE)几乎已经遍布全球,在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的数十个不同国家均有过报道,不再是单纯的散发,而是多次引起小规模的爆发流行。它们无论是在耐药性发生、发展速度还是分离数量上都已经成为导致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罪人"。本研究对分离自云南省的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产碳青霉烯酶菌株流行情况以及环境因素导致的CPE菌株在院内爆发流行的特点、传播方式以及易感因素进行了研究。对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1999年-2013年15年来临床检出的11887株肠杆菌科细菌的菌种分布、耐药率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离数量在1999-2013年间出现了明显的增加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亦呈增高趋势。应提高警惕的是,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菌株开始出现。进而,对收集自云南省4家医院的144株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机制进行了研究。其中的113株经PCR确证携带产碳青霉烯酶基因,占78.5%(113/144)。A组的blaKPC-2是检出率最高的碳青霉烯酶基因,占87.6%。对31株菌未检测到碳青霉烯酶基因的菌株行SDS-PAGE电泳,结果显示31株菌均至少缺失一个外膜蛋白。检出率最高的碳青霉烯酶基因是blaKPC-2,其次为B组金属酶基因包括6laNDM及blaIMP。超过90%的产碳青霉烯酶菌株均携带ESBL基因,ESBL酶以CTX-M-和SHV-型为主。新生儿加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院内感染高发的地方,对35株分离的新生患儿的CPE菌株的同源性及易感因素进行研究。经PCR确认,新生患儿分离的CPE菌株携带的碳青霉烯酶基因以金属酶基因为主,包括blaIMP-4及blaNDM-1。多株CPE菌株经ERIC-PCR分析属于同一分子分型。患儿及其母亲本身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及使用抗菌药物均可能增加了 CPE菌株感染的风险。在一次由CPE菌株导致院内感染爆发流行中,分离到19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18株分离自17名患儿,1株分离自新生儿暖箱水。19株菌株均携带blaNDM-1基因,其中的7株还同时携带blaIMP-4。提取质粒DNA并进行接合试验,结果显示:blaNDM-1基因位于一条大小约50kb的IncFI型可接合质粒之上。获得7个管家基因的等位基因型后,得出19株肺炎克雷伯菌均归于ST105。同时,PFGE将19株菌株分成4个分子型,其中16株菌的相似程度大于90%。以上研究结果揭示,肠杆菌科分离数量及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从1999到2013年15年间不断增高,给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带来了严重威胁。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在云南省的多家医院均有检出,耐药形式严峻。产A组KPC-2型碳青霉烯酶是最常见的导致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原因。此外,外膜蛋白表达缺失亦能够导致碳青霉烯类药物MIC值升高。分离自新生患儿的CPE菌株以产B组金属酶基因为主,这一点与分离自成人的CPE菌株以产KPC-2型酶存在差别。新生患儿易感CPE菌株的危险因素来自多个方面,包括抗菌药物的使用、患儿的基础疾病及进行侵袭性操作等。NICU病房检出的CPE菌株间存在同源性,易导致院内感染导致NICU病房爆发流行。质粒是导致碳青霉烯酶基因在不同菌株之间散播的载体。医院环境如新生儿暖箱水,可以成CPE菌株滋生的温床并成为院内感染爆发流行的源头。以上结论为临床抗菌药物使用、耐药菌株的实验室检测及院内感染控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