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健康城市的推进,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不能仅限于城市景观的考虑,同样应该重视城市的健康问题,而气候适应性设计逐渐成为应对城市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寒地城市气候环境较为恶劣,室外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气候环境的影响,改善人们的户外热舒适对于提升城市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城市小尺度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居民日常最易接近的室外空间,其实际使用状况反映着居民生活的实际需求。因此,本文以寒地城市小尺度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究人群行为活动与空间热舒适的关系,以期为寒地城市小尺度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持。研究选择在过渡季节开展,为得到更有针对性的结论,将过渡季节划分为舒适阶段和边缘阶段,对比研究寒地城市小尺度公共空间的热舒适。以哈尔滨3类不同主题功能的小尺度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观察、仪器测量和问卷调查,探究秋季过渡季节公共空间中人群活动的时空分布、微气候的环境特征,以及不同空间环境下活动者对热舒适的感知评价。基于人群行为聚集模式与公共空间热舒适的分析,初步建立人群活动的时空分布与热舒适的关系。对微气候参数与热舒适评价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究各微气候因子对广场空间、休憩空间和器械活动空间热舒适的影响程度,进而通过生理等效温度的回归分析定量分析空间围合程度、遮阴类型、下垫面类型、植物配置、活动设施等空间环境要素对不同空间热舒适的的影响。结果发现,在过渡季节,日照是吸引人们使用公共空间的前提,而当人们进行活动时,微气候对热舒适的影响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风速和太阳辐射。相较于舒适阶段,边缘阶段各空间热舒适感知差异明显增大。低围合度和高反射度铺装材质有利于提高广场的热感知;复合休憩设施、低郁闭度和北侧单面围合有利于休憩空间的热舒适;而器械活动空间的热舒适主要受活动方式的影响,微气候环境仅起辅助作用。以此为基础,提出切合寒地城市居民热舒适需求的小尺度公共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为寒地城市小尺度公共空间的活力提升做出一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