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桂西地区壮族女性患者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探讨OPRM1A118G基因多态性对壮族女性患者舒芬太尼镇痛效果的影响,为壮族女性患者选择个体化的舒芬太尼术后镇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0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年龄40-55岁,ASA Ⅰ-Ⅱ级,汉族组45例,壮族组45例。所有患者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全身麻醉方法。麻醉后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5ml置入枸橼酸钠抗凝管中并存入-80℃冰箱,通过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片段多态性检测技术检测OPRM1的基因分型。手术结束时停用所有麻醉药物,静脉注射舒芬太尼0.2μg/kg预防性镇痛。术后连接舒芬太尼镇痛泵进行镇痛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h(T1)、24h(T2)、48h(T3)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Ramsay镇静评分、舒芬太尼总用量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1)壮族组和汉族组患者年龄、身高、体重、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壮族组AA型12例,AG型21例,GG型9例,A等位基因频率为53.6%,G等位基因频率为46.4%;汉族组AA型27例,AG型12例,GG型3例,A等位基因频率为78.6%,G等位基因频率为21.4%;壮族组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汉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壮族组舒芬太尼平均消耗量为106.38±9.60μg,汉族组舒芬太尼平均消耗量为102.00±9.11μg,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内比较的结果相同:与AA型、AG型比较,GG型舒芬太尼平均消耗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A型比较,AG型舒芬太尼平均消耗量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VAS评分、Ramsay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在中国桂西地区女性人群中,壮族人群OPRM1 A118G突变频率显著高于汉族人群,突变频率为46.4%。(2)OPRM1 A118G基因多态性增加了壮族女性患者术后48h内舒芬太尼平均消耗量,但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OPRM1 A118G基因突变型(GG型、AG型)患者术后应该增加舒芬太尼的用量,术前检测患者基因型,可以有助于患者的舒适化、精准化和个体化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