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目的:探讨肿瘤芽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方法:收集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第二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2002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181例宫颈浸润性鳞癌。光镜下重新评估每一例鳞癌组织中肿瘤芽的数量,运用统计学分析肿瘤芽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 结果:181例宫颈浸润性鳞癌组织中有78例存在肿瘤芽,阳性率为43.1%。肿瘤芽与宫颈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血管侵犯、淋巴管侵犯相关。在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上,非角化型鳞癌的肿瘤芽多见。肿瘤芽组与无肿瘤芽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8.3%和67.5%,差异性显著(p<0.01)。肿瘤芽是宫颈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肿瘤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的临床病理参数及组织学分型均相关,是宫颈鳞癌独立的预后指标,有望成为判断宫颈鳞癌临床分期和预后的新指标。 第二部分: 目的:观察宫颈鳞癌组织中肿瘤芽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肿瘤芽细胞的6种常见上皮细胞间质转变(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与宫颈鳞癌组织相比,肿瘤芽细胞中MMP-9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而CK广谱角蛋白、β-catenin及E-cadherin在肿瘤芽中的表达明显低于周围癌组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Laminin-5γ2和N-cadherin在肿瘤芽中表达明显高于周围癌组织(p<0.01)。 结论:肿瘤芽的免疫表型与周围癌巢组织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提示肿瘤芽的发生与上皮间质转化密切相关,肿瘤芽可能是上皮间质转变过程中的一种演变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