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缓泻急针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nus1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基础上,观察补缓泻急针法对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疗效,以期丰富相关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本临床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2月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收治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共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两组患者入组后均予基础治疗(包括中风病药物治疗、“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和常规护理),对照组选用传统针刺手法,治疗组选用补缓泻急针法,每日治疗1次,治疗周期为两周。在治疗前、后分别应用FMA量表(下肢部分)评价下肢运动功能,应用MBI量表评日常生活能力,应用MAS量表评价足踝部肌张力痉挛情况。课题结束后统计数据,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评价补缓泻急针法治疗中风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结果:1.经检验,治疗前两组基本资料及疗效评价指标(FMA量表、MBI量表、MAS量表)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具有可比性。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FMA量表、MBI量表、MAS量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症状较前均有改善。3.治疗后组间比较,FMA量表、MBI量表、MAS量表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补缓泻急针法和传统针刺方法均可有效改善中风后足内翻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缓解足踝痉挛程度,且补缓泻急针法优于传统针刺方法。2.补缓泻急针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丰富了中风后足内翻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推广。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跟师出诊,查阅文献并进行临床学习,收集周围性面瘫相关病例,进而分析并总结赵晓峰教授治疗贝尔面瘫的临床经验,包括对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及中医治疗方案;收集贝尔面瘫患者性别、年龄、发病节气、既往史、就诊时间等信息,以患者病程为结局指标,分析不同因素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时长所产生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
目的:观察皮部浅刺法结合五行徵调音乐、常规针刺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提供临床参考和新的治疗思路。方法:招募60例来自天津各大高校的心血管神经症患者,年龄18~40岁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皮部浅刺法结合五行宫调徵调音乐进行治疗,皮部浅刺部位选取肾经、胃经皮部、脾经、任脉皮部循行于腹部区域,上界:中脘穴水平(脐中上4寸水平),下界:关
目的:本研究通过比较平衡阴阳针刺法与常规针刺法对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临床疗效差异,探讨平衡阴阳针刺法在治疗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优势,以期在临床上为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治疗提供更优方案。内容与方法:纳入符合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经排除标准筛选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住院患者共60例,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予规范化内科治疗+醒脑开窍基础治疗+平衡阴阳针刺治疗的为试验组,予规范化内科治疗+醒脑开窍基
目的:探索在不同疗效评价标准下影响通关利窍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临床效应的相关因素,对临床优化治疗方案、合理选取疗效评价指标提供参考依据,为深入严谨的随机对照试验提供立题依据,对患者生活方式及公共卫生健康管理提供意见与建议,实现通关利窍针刺治疗PSD的效果最大化。方法:本研究纳入了2020年6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针灸科、康复科病区住院的脑卒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经筋刺法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共纳入64例受试者,所有受试者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第十三病区。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试验实施过程中,观察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顺利完成试验者,观察组31例,对照组30例。两组受试者均在常规治疗及醒脑开窍针刺法基础上,观察组结合经筋刺法治疗,即选取髋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分清泻浊腹部推拿法结合传统推拿治疗痰湿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提供研究资料,以探索更好的治疗方案,更好的提高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按照相关的诊断、纳入、排除标准,将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传统推拿,推拿手法取自于国家高等中医药教材第九版《推拿学》,治疗组在传统推拿的基础上加用分清泻浊腹部推拿
目的:本研究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的方法,比较了“醒脑开窍”综合康复方案(醒脑开窍针法+言语康复训练)与仅用言语康复训练在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症中的临床效果,探讨观察其治疗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的规律。为治疗本病提供最佳的临床解决方案。内容与方法:本试验研究对象为符合纳排标准的65例脑梗死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符合纳排条件的受试者被随机分到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干预为卒中基础治疗+言语训练+醒脑开窍针刺治疗,
目的:采用前瞻性队列试验设计,探索针刺在脑卒中后不同时点介入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纳入102名明确诊断的发病2个月内的脑卒中患者,根据临床针刺介入时点是否在发病14天内,将其分为早期介入组(≤14天)和非早期介入组(>14天)。所有受试者均根据基础病情,进行改善脑代谢、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血脂等基础治疗,并接受醒脑开窍针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进行BI(Barthel指数)
目的: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通过对胃肠合募配穴针刺后对中风后功能性便秘患者的CCS积分、PAC-QOL积分、大便性状评分变化的观察比较,从而探究其临床效果,希望能对针刺治疗中风后便秘给予一定的理论支持和方法参考。方法:本实验为随机对照临床疗效试验,纳入病人为天津中医药大学一附院住院病人,将筛选合格的62例中风后功能性便秘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予西医内科常
目的:明确“通关利窍”针刺法对前、后循环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差异及影响因素,为不同闭塞责任血管患者预后的初步评估提供依据,并为探讨“通关利窍”针刺法的作用特点补充证据。方法:本研究病例来源于2020年6月-2021年1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病区住院患者,共收集脑梗死后并发吞咽障碍受试者108例。依据脑梗死后的临床表现、颅脑CT/MRI/MRA所见梗死病灶位置,结合英国牛津郡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