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索陕北山地枣园施肥对土壤肥力及肥料利用率影响机制,改善枣园的施肥制度,本试验以连续定位试验第5年枣园土壤和枣果产量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滴灌、秸秆覆盖、鱼鳞坑)不同施肥处理对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红枣增产效果以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分析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因子的相关关系。得到主要结论如下:(1)氮磷钾合理配施能够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且增加效果要好于氮磷钾单施和两两配施。在滴灌条件下,与CK相比,N1P3K3处理有机质提高1.30g/kg,增幅为35.52%,对040cm土层有机质含量影响十分显著,随土层深度加深而减弱。N3P1K3对土壤全氮含量增加效果最明显,增长0.30g/kg,增幅达到100.00%,全氮最高出现在2040cm土层,达到0.80g/kg。N3P1K3对速效氮含量增加效果最明显,增加了15.57mg/kg,增幅为133.19%。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在N3P3K1处理下达到最高,分别为6.40mg/kg和173.26mg/kg。秸秆覆盖和鱼鳞坑保墒条件下同样是氮磷钾三种配施培肥效果最好。土壤有机质含量表现为滴灌>秸秆覆盖>鱼鳞坑保墒。(2)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枣园土壤pH值的变化情况,与CK相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土壤pH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是pH都有不同程度降低,有引起土壤酸化趋势。(3)连续5年施肥措施对酶活性影响可以达到060cm枣树根的密集区这一深度,随土壤深度加深酶活性减弱。施氮量在182kg/hm2450kg/hm2范围内均可以提高土壤脲酶活性,且中量氮(268kg/hm2)肥处理提高土壤脲酶活性效果要好于高量氮(450kg/hm2)肥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在N3P3K1施肥处理下最高,达到63.46μg/g。一些施肥措施对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影响比较小,只有氮磷钾合理配施才能提高其活性,过氧化氢酶在020cm、2040cm和4060cm三层土壤活性差异不显著。在020cm,各施肥处理对土壤蔗糖酶活性影响最显著,与不施肥处理相比,增加范围13.00μg/g146.37μg/g。(4)相关分析得,脲酶和磷酸酶活性与有机质、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呈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正相关水平,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则是与有机质和全氮呈显著性或极显著性正相关关系;通径分析得,有机质和全氮通过直接作用和彼此间接作用成为影响脲酶、磷酸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主要因素;4种酶活性可以作为陕北黄土丘陵区枣园土壤肥力的评价指标。(5)滴灌条件下红枣产量明显大于秸秆覆盖和鱼鳞坑保墒,表明水分对肥料的促进作用。在滴灌条件下,N1P3K3施肥处理枣树经济效益最高,达到154717元/hm2,与CK(100698元/hm2)相比,枣园能增收54019元/hm2。在秸秆覆盖条件下,净收入最高的为N3处理,达到90629元/hm2。在鱼鳞坑保墒条件下,N3P3K1施肥处理增收27986元/hm2,增幅为43.74%。(6)氮磷钾三种配施施肥处理可以显著提高N、P、K肥的利用率。其中N肥表现为,随施肥量减少利用率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