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中国的地方政府也时时刻刻都在显示着它们的存在和力量: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驱动力;地方政府功能扩大及其具有独立利益格局的形成,是培育竞争性市场的前提;地方政府行为是支撑经济增长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在因素;地方政府的调控管理行为在宏观管理分层化过程中显示出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利益主体意识的觉醒有利于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地方政府的行为也对中国经济产生了负面效应:地方保护主义的盛行;地方政府调控经济手段的行政化倾向强烈;地方政府经济主体地位的稳固与增强,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地方政府的“投资饥渴症”使国家宏观经济饱受波动之苦;地方政府对上的逆向调节行为,使中央政策的实施落实大打折扣。 地方政府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着广泛深刻的影响。一方面,地方政府确实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等异化行为又阻碍了国内生产贸易的正常交往,使市场调节、宏观调控失灵。本文则主要探讨地方政府与倾销的关联关系。 文章从四个角度来详细分析地方政府是如何影响我国遭受的倾销和反倾销状况的:一,地方政府行为导致我国遭到反倾销的情况;二,地方政府行为防止我国遭受反倾销的情况;三,地方政府行为导致我国遭受倾销的情况;四,地方政府行为阻碍我国遭受倾销的情况。 通过分析研究,本文找出了地方政府行为影响我国倾销状况的深层原因:地方政府成为了“经济人”,逐渐摆脱中央政府代办人的角色,并向以经济利益为主体的身份倾斜。地方政府成为经济利益的主体,相对拥有较多的财力,经济上日趋独立,所以地方利益和地方观念得以强化,并成为诱发地方政府行为的主要动机。 针对这个原因,本文提出要从三个方面来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减少国外对我国的倾销和反倾销的发生。这三个方面是:构建科学合理的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统一全国市场;应对WTO的要求,改善地方政府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