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语言学特征辨析——语境下的语义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与语言具有可比拟性,语言中的语境现象同样存在于建筑之中,在语言中能被建立起来的语境地带在建筑中也同样存在。因此,语境地带作为连接语言与语义的纽带,也是连接建筑表象与意义的纽带。建筑中的语境地带通过各种建筑语境因素及其运作机制建构起建筑语境,语境在场,意义发生重构,建筑的言外之意得以呈现。用语言中的语境特征来辨析建筑,不仅使建筑语境成为个体获得建筑语义的媒介,也为建筑师建构并实现建筑意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本文以建筑的语言学特征为研究的切入点,有别于以往其它提及“语境”的建筑学研究,围绕建筑语境是什么、语境如何产生语义等问题展开论述。文章主体分为“语言中的语境现象”、“建筑中的语境现象”和“建筑语境下的语义”三个部分,相互铺陈,逐层深入。在分析语言中语境及其特征的基础上,寻找建筑中的相似点并建构建筑中语境地带的基本模型;对建筑语境地带的特点、语境因素的复合作用、建筑意义的传递等问题加以论述;重点解读建筑语境下的语义,提炼出建筑语境地带中的多种影响因素以及其中意义重构的机制,并结合实际案例对其分别进行详细的阐释。本文旨在通过对建筑语境及语境下语义的研究,从语境的角度总结建筑意义重构的方式,进而找寻建筑设计充分条件的建构方法,唤起人们在语境思维导向下的建筑创作和解读。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大量涌入,城市住区用地变得急剧紧张,伴随着该现象出现了绿化空间短缺与强烈需求之间的矛盾,作为解决方法的住区立体绿化空间设计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我国也掀起了步行街建设热潮,许多城市争相建设步行街。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步行街的建设起步较迟,建设经验有限,对其的空间形态、环境设
学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市区内村庄改造的逐步推进,威海市边缘地区成为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一个复杂地带,成为各种人群居住的混合区。威海市边缘社区中的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存在
本文旨在探究浦江北岸再开发所面临的深层矛盾,通过比较研究发达地区城市滨水区再开发规划控制的共性经验,结合浦江北岸的实际特殊情况,尝试为其综合开发规划控制的技术和方法提
本文研究了玻璃钢在民用建筑显现部位的应用价值和潜力,旨在揭示玻璃钢的优异建筑性能、特别是长期被忽视的潜在的建筑表现力,从而改变建筑设计人员对玻璃钢的成见和误解。在此
21世纪是多元、复合的世纪,人们社会生活的形式与内容日益丰富,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日趋复杂,然而一些公共空间却漠视了人及社会多方面的需求,存在着形式单调、功能单一、只重形式不
随着区域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了扩大本地区的对外交流,我国一些经济发达城市或地区,迫切地需要一个对外展示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特色的窗口。于是兴建了一些具有技术现代
岷江中游地区地处蜀中,自古被称为四川的“黄金水道”,是四川古镇分布最密集、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多样的地理条件,较为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构筑了这一地区古镇具有地
水一直与城市发展成长和人类自身繁衍生存有着不解之缘,古今中外许多著名城市都地处在江河湖海之滨。特别是伴随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全球一体化的影响,及国际间城市竞争日益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