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比较胸腰椎骨折患者椎旁肌最大冠状径、矢状径、横截面积(CSA)、T2信号强度值在不同手术入路、不同时期的变化差异,分析和探讨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优势和特点。方法:选择济南某院骨外科2009年1月~2011年1月间因胸腰段脊柱骨折接受后路经椎弓根内固定的患者37例,均不需要椎管减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Wiltse肌间隙入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B组行传统后正中入路经椎弓根内固定术。(1)取术前、术后7d、术后60d、术后12个月的CT轴位像,测量各时期椎旁肌平均最大冠状径值、矢状径值和横截面积值并进行比较。(2)取术前、术后7d、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T11/12和T12/L1节段MRI轴位像,取腰大肌中心向外约15mm2面积测量平均T2信号强度值并进行评估。结果:A、B组术前最大冠状径、最大矢状径、横截面积均超出正常值。术后A组开始平稳下降,至术后12个月时接近正常值;B组呈现较大幅度的下降趋势,至12个月时下降程度已突破正常值。经统计学比对,A、B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三组数值显示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A、B两组术后7天、12个月三组数据显示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术后7天的三组数据明显小于B组,A组术后12个月的三组数据明显大于B组。A、B组术前、术后6个月时T2信号比率相似,均在1.07、1.00;A组T2信号比率自术后7天起逐渐下降,至12个月时接近正常比率值;B组术后7天T2信号比率仍然保持上升趋势,至术后1个月时开始大幅度下降,至12个月时下降突破正常比率值。结论:1、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在手术早期大幅度降低椎旁肌的受损程度,减少椎旁肌在炎性破坏期发生继发性损伤的几率。2、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避免损伤椎旁肌的支配神经以及血管,保障椎旁肌肌肉功能的恢复,降低了椎旁肌发生退行性肌肉萎缩的可能性。3、通过影像资料可以较为明确的了解椎旁肌的受损变性过程,可以进一步明确椎旁肌功能发生退变的时间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