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后视网膜黄斑部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及各因素的相关性,评价抗VEGF治疗BRVO继发CME的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为预后评估探寻新指标。方法:本实验设计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了 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期间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并自愿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的患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从中随机选出患者96例96眼。所有患眼均采取“3+PRN”方案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mL/0.5mg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3、6M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并转化为LogMAR BCVA记录)、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椭圆体带断裂长度、外界膜断裂长度、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函数1-6环P1波、N1波的振幅密度和潜伏期等数据资料。治疗前、治疗后各观测指标变化应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治疗前黄斑形态学指标、功能指标和治疗后6M最佳矫正视力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最佳矫正视力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3、6M所有患者的LogMAR BCVA、1环-2环P1、N1波振幅密度提高(P<0.001),CMT、椭圆体带断裂长度、外界膜断裂长度缩短(P<0.001),而3-6环P1、N1波振幅密度及1-6环P1、N1波的潜伏期无明显变化(P>0.05)。2.治疗后LogMAR BCVA、SD-0CT和mf-ERG主要参数的单因素相关性分析治疗后6M所有患者的LogMAR BCVA与治疗前CMT不相关(P>0.05),与治疗前椭圆体带断裂长度呈正相关(r=0.671,P<0.05),与治疗前外界膜断裂长度呈正相关(r=0.696,P<0.05),与治疗前1环P1波振幅密度呈负相关(r=-0.679,P<0.05),与治疗前2环P1波振幅密度呈负相关(r=-0.618,P<0.05),而与治疗前3-6环P1波振幅密度、治疗前1-6环N1波振幅密度、治疗前1-6环N1、P1波潜伏期均不相关(P>0.05);治疗前CMT与治疗前1环P1波振幅密度呈负相关(r=-0.619,P<0.05),与治疗前2环P1波振幅密度呈负相关(r=-0.674,P<0.05)。3.治疗后LogMAR BCVA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6M LogMAR BCVA预后的影响因素有治疗前LogMAR BCVA(t=0.346,P=0.001)、治疗前椭圆体带断裂长度(t=0.107,P=0.037)、治疗前外界膜断裂长度(t=0.025,P=0.021)、治疗前1环P1波振幅密度(t=-0.054,P=0.024)、治疗前2环P1波振幅密度(t=-0.038,P=0.008)及治疗6个月后1环P1波振幅密度(t=-0.035,P=0.014)结论:1.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0继发ME短期内疗效确切,可一定程度提高视力,恢复视网膜结构及功能;2.治疗后,mf-ERG上的改变主要以振幅密度的提高为主,其中1-2环N1、P1波改变明显,其余3-6环无明显提高;3.治疗前视力越好,椭圆体带及外界膜断裂长度越短、1-2环P1波振幅密度越高、治疗后6个月时1环P1波振幅密度越高,视力预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