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银耳(Tremella fuciformis)菌丝和香灰(Hypoxylon sp.)菌丝为材料,从三个方面研究了这两种菌丝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1)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它们的菌丝及菌丝特殊结构的形态特点,并将这两种菌丝与7种真菌菌丝进行两两配对培养,揭示它们菌丝相互作用的形态差别。(2)检测银耳菌丝、香灰菌丝和二者的混合培养菌丝,在PDB培养基和木屑培养基中的生长过程中,胞外纤维素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外切β-1,4葡聚糖酶和β-1,4葡糖苷酶)、木聚糖酶、多酚氧化酶、漆酶、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的活性变化;并研究了香灰菌丝胞外黑色素对银耳菌丝多酚氧化酶的影响。(3)以纯培养的银耳菌丝以及同香灰菌丝共培养的银耳菌丝为材料,采用RAP-PCR技术分析银耳菌丝在这两种培养情况下基因的差异表达。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银耳菌丝末端膨大、扭曲结构多,锁状联合结构明显可见;香灰菌丝稀疏、细长且直,无锁装联合结构。银耳菌丝有大量明显可见的吸器细胞结构,在两者混合菌丝中,银耳菌丝吸器细胞吸附大量菌丝,其形态特点类似香灰菌丝;在配对培养中,可以发现银耳菌丝与7种真菌菌丝生长竞争处于劣势,而香灰菌丝可以通过分泌黑色素来同这7种菌丝进行对抗,拥有较强的生存竞争能力;银耳同香灰菌丝混合培养,银耳菌落有“吐黄水”和边缘出现“白毛团”的现象。2.银耳菌丝在木屑培养基中没有明显生长迹象。银耳菌丝的三种纤维素降解酶的活性都低于香灰菌丝,在PDB培养基和木屑培养基中,混合培养时外切β-1,4葡聚糖酶活性最大值为122.5U和502.1U,要明显高于香灰菌丝和银耳菌丝的纯培养时的最大值,说明混合菌丝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对较高的降解纤维素的能力;银耳菌丝、香灰菌丝及混合培养菌丝的木聚糖酶活性相对于纤维素酶均比较高,混合培养时酶活在木屑培养基中最大值为923.9U,明显高于香灰菌丝836.1U;香灰有一定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却没有漆酶活性,银耳漆酶活性在PDB培养基中最大值为18.5U,而混合培养时酶活没有明显提高,其最大值为21.5U,说明银耳菌丝、香灰菌丝及二者混合菌丝分解利用木质素的能力较差;在PDB培养基中混和培养时几丁质酶活性略高于银耳菌丝,而香灰菌丝该酶活性相对最低;β-1,3葡聚糖酶活性在银耳菌丝、香灰菌丝及二者混合菌丝中差异不大,说明银耳菌丝没有很强的降解真菌细胞壁的能力。在含0.05g/L的香灰菌丝胞外黑色素的PDB培养基中,银耳菌丝多酚氧化酶活性在第15d达到最大值156.3U,高于空白对照和其它浓度下的活性值。3.提取纯化银耳菌丝在两种培养条件下的总RNA,并将RNA浓度定量为1μg/mL。使用6条随机引物进行RAP-PCR,经PAGE胶分离得到12条差异片段。使用相应的引物和程序重扩增后,将9个扩增效率高且产物较纯的PCR产物进行克隆,测序,并于GenBank中用BLAST分析测序结果,经Northern杂交验证,发现Seq1为差异表达的基因。Seq1序列与新型隐球酵母(Cryptococcus neoformans var.neoformans)中的一个未知的保守蛋白序列有很高的同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