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雪是中国当代文学里独树一帜的女作家,她的独树一帜不仅表现在她所标榜的纯文学作品晦涩难懂,更主要的是她给文学界带来的震动是一个近乎于“墙里开花墙外香”的“逆袭”过程。也许是残雪的文本过于独特、晦涩的缘故,对于残雪的研究往往陷入了“内部研究”的怪圈而无法自拔。事实上抛开作品形式、审美、等西方美学要素,直接从本土入手,以文化人类学的“外部研究”基点去剖析被学术界“洋化”的残雪,或许会从另一个视角发现一个不同与现代派的残雪,一个彻头彻尾贴满了“湖湘地域化”标签的残雪。 本文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分为三章。 绪论梳理了国内外评论界对于残雪的研究现状,提出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并引出湖南师范大学田中阳先生所提出的“心理定势”的内涵意义,以此作为本土化的切入视角,打开残雪之迷的叙事迷宫。 第一章,圣佩韦的传记研究法认为:“注重有关作家的传记材料,并据此理解、评价作品。”[1]因此,本章先概述残雪特殊的家庭背景和含魅化的童年回忆,通过对其童年生活的回溯,从中发掘残雪的创作动机和行文风格的潜在成因,由此作为论据发觉出深层的残雪之谜的现实依据。其次从创作心理定势入手,以文本细读法试论残雪与政治的隐性牵系。 第二章,首先从湖湘本土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所特有的潮湿特征与残雪文本的直观感受之间用“霉”字相联。其次分别用湖湘正统文化与巫术文化作为文化学“原型”,以这一新的视角从思想主题、语言、幻想、意象、创作观等角度全面解读残雪的小说。 第三章,涉足学界所忽视的残雪转型后的写作状貌,以前后期小说相比较的特殊视角,以湖湘文化精神为主轴解析残雪在自我的文学世界中的强势突围和毫不自知的写作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