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话剧问候语研究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rest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舍的剧作就是时代的镜子,他把真实的北京城搬进了自己的话剧,用最真实的语言写出了时代、民族、历史等文化传统的积淀在北京人精神、气质、性格上所形成的内在特征。问候语作为言语交际中礼貌用语的一种,在老舍话剧作品中应用频繁。  本文采用穷尽式的定量分析方法对老舍话剧作品中的问候语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归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老舍话剧作品中的问候语所蕴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总结出在一定文化内涵的规约下问候语所遵循的礼貌价值原则,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本文所研究的问候语作了界定,并系统总结了目前关于问候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时研究、社会文化研究、跨文化对比研究、语用研究等方面;  第二章主要是从情感表达和句法两个层面对老舍话剧中的问候语进行了系统归类,其中重点是情感表达层面的归类,主要可以分为称谓式问候、招呼式问候、关心式问候以及其他问候形式,在话剧中使用最频繁的就是前三种问候形式;  第三章是在第二章的基础上对问候语进行分析,概括出了影响问候语使用的方方面面的因素,主要包括:主体因素、时间因素、场合因素以及社会背景因素,其中每一类又包含更多细小的分类,对老舍话剧中问候语的使用情况有了更清晰、更深刻的认识;  第四章是从文化的角度分析老舍话剧中问候语的深刻的文化内涵,归纳了问候语产生的文化根源以及在此基础上所遵循的传统礼貌原则。
其他文献
布拖县彝族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由于母语彝语的内在影响、原有语言习惯的制约,以及普通话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偏误,从而形成中介语。中介语是一种介于母语与目标语之间的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著有《白色城堡》、《我的名字叫红》、《雪》、《伊斯坦布尔——记忆与城市》等一系列作品,曾获奥尔罕·凯末尔小说奖、法兰西文化奖、都柏林文学奖
月亮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最早、使用频率最多的意象之一,它以其神秘、浪漫的色彩,启发着历代文人的艺术联想,在皎洁晶莹的月光身上,寄托了文人丰富的情感。“月”已逐渐成为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