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研究了2001至2013年中国对某些行业的政策扶持,以及与之相关的资源错配和产能过剩问题。中国长期以来倾向于支持某些特定行业,始于2008年底的“4万亿”计划是逆周期政策干预最典型的一个案例。中国的各个行业可以分成两个部门,一个部门符合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的多元发展目标,因而受到较多的政策扶持和补贴,由于资源总量有限,另一个部门受到的扶持就比较少。本文通过一个理论模型提出,在金融危机之前政策扶持对这批行业发展有利,中央及地方政府也能够从行业优先发展中获益,扶持未必加重资源错配。但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环境恶化,使行业与政府之间存在利益目标不一致的可能,政府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理性决策可能对行业发展不利,进而加剧资源错配。本文首先研究了2001-2013年行业层面的工业企业数据。实证结果表明,资源错配给工业产出带来了大约11%的缺口。2008-2009年间,政策扶持使被扶持行业整体比最优配置水平下的资本存量高出23.1%,总额大约1.46万亿元。金融危机与政策扶持的交互作用加剧了资源错配。行业层面的回归分析表明,受扶持行业日益严重的资源配置扭曲不仅仅是经济周期的自然表现,政策扶持在其中的作用至关重要。“4万亿”在2009-2010年拉动了制造业的需求,短期内改善了各行业,尤其是受扶持行业的盈利。但这种拉动同时使得受扶持行业的产能进一步增长,在“4万亿”作用消退之后,产能过剩逐渐成为阻碍受扶持行业盈利增长的主要原因。资源错配不仅来自政策直接扶持,还来自间接的扶持。政府长期以来的基建投资倾向,增大了对受扶持行业的需求。而当基建投资回报率下降后,受扶持行业的利润下降就更为严重,超过了经济周期的自然下降。微观层面的上市企业分析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对上市企业数据的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金融危机前,政策扶持有利于企业的盈利上升,2001-2007年间,政策扶持使得受扶持企业资产回报率上升1%,金融危机之后政策扶持的效果则相反,拉低企业资产回报率的幅度分别为1.7%(2008-2009)和2.0%(2010-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