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加快了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信息化技术的快速革新一方面表现为信息化技术的日渐成熟和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表现为信息化技术更广泛、更深入地应用于各个经济领域。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生产力,然而,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恰当的运用信息化管理技术,使之与企业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相结合并非轻而易举。作为市场经济结构中的主要构成单位,企业的经营效益好坏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可持续发展。从各个渠道获得的信息来看,中国的绝大多数企业都有不同程度的信息化投入,而以股东权益增加为目标的上市公司,其信息化投入的程度所对应的产出则尤其受到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关注。不仅是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企业的管理者同样关心企业进行的信息化建设和资金投入,是否能够获得与投入相当的收益。国内外的许多文献从理论分析的角度阐释了信息化投入改善企业绩效的机制,这些论证包括由资源基础理论引申出的企业异质性理论,也包括信息化改善经营流程绩效,从而间接提高企业综合绩效的理论,也有的学者认为信息化建设改变的是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通过改善企业的战略、优化组织结构和流程、促进组织学习等中间环节最终提高企业绩效。然而,许多信息化投入失败的案例表明,理论上分析的结论在实践中并没被证实。因此,许多实证研究从信息化能否发挥作用,如何发挥作用以及发挥作用的大小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而得到的研究结论不尽相同,大致有三种观点,即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投资给企业带来正向影响、没有影响和负面影响。实证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用信息化投资额和其他变量对企业绩效进行回归分析,二是将样本公司按照实施信息化与否进行分类,比较两类公司绩效的差异。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总结和分析信息化建设和信息技术投资影响企业绩效的过程和机制,然后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搜集样本公司在2002年至2009年的管理信息化(如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软件、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等)实施情况,根据样本公司的行业类别、公司规模对样本公司进行配对分组,采用均值检验的统计方法分析配对样本组的绩效差异情况,并研究了信息化实施阶段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情况。通过实证检验,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公司所在的行业、公司的规模,运行ERP系统的时间等三个因素都会对实施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具体而言,从行业上看,实施ERP系统对制造类公司的经营流程绩效和综合绩效有显著影响,对非制造类公司没有显著的影响;从企业规模上看,实施ERP系统对小规模公司的经营流程绩效和综合绩效有显著影响,而对规模较大的公司没有显著的影响;第三,从信息化实施的阶段来看,实施ERP系统的公司,其盈利能力在前三年内基本没有增长,而在ERP系统运行三年之后,其盈利能力会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