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大批四六选本,存世的尚有近五十种,但遗憾的是,这些选本中除了王志坚的《四六法海》由于收入《四库全书》而得到一些关注,其他选本皆湮没无闻。本文试图通过专书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从批评史和文献学的视角对这些选本作初步的研究。论文一共分为四章。前两章偏重描述性,以期对明代中后期四六文的存在状态作出整体把握;后两章偏重阐释性,以期对明代中后期四六文的某些特性作出尝试性探讨。第一章在对明代中后期四六选本综合考察的基础上,将这些选本按选文宗旨分为三类。一类是重文体流别的选本,类似于传统的古文选本,以王志坚的《四六法海》为代表。一类是重娱情悦性的选本,这类选本明显受到晚明小品风气的影响,以张师绎的《四六灿花》为代表。还有一类是偏重于供日用参考的选本,这类选本数量最多,与中晚明四六书启盛行的风气密切相关,以王世茂的车书楼系列选本为代表。本章即对以上三种选本予以讨论,并结合明代中后期书坊业的特点和应俗日用性书籍刊刻盛行的社会状况加以综合考察,以对晚明四六选本的历史存在状态有个较为全面的把握。第二章则以明代中后期四六选本的编选者对四六文的相关讨论为依据,并结合明以前四六批评的相关成果,来考察中晚明时期四六文章观的特色和成就。具体内容包括中晚明四六选本对四六文价值的理解、对四六文的态度、对四六写作技巧的讨论、对四六文的批判四个部分。第三章从中晚明时期四六选本多为四六启选本的特点出发,考察明代中后期四六启盛行的内在原因。本章从四六启的礼仪性特征切入,首先对四六启的礼仪性特征予以溯源,在此基础上对唐五代四六启与宋明四六启之特点作出比较,从封建社会礼乐制度建设的宏观角度对四六启的历史使命加以探讨,并结合明代中后期文人对作为古典书启两种基本表现形态的四六启和散体尺牍的讨论,指出晚明四六启在当时社会文化中的负面效应。第四章结合晚明小品风气盛行的状况,从中晚明四六选本中受到小品风气影响的一类入手,考察中晚明时期四六批评的“小品化"倾向。本章认为在明代中后期,出现了一种全新的文学审美范式——小品审美范式,这种审美范式产生以后,在当时社会文化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形成了晚明独特的“小品精神”,在这种风气中,中晚明的四六批评也产生“小品化”的迹象。所谓四六批评的“小品化",是指一些文人尤其是选家开始以小品批评的眼光看待四六文作品,从而为四六批评提供一种全新的视角。本章通过对中晚明四六选本、骈文选本以及小品选本的综合考察,来对晚明四六批评“小品化"的过程进行尝试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