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平原油菜菌核病菌群体结构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dy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5月在川西平原四个地区:蒲江大兴、邛崃卧龙、双流黄水和邛崃固驿,从油菜病株茎杆上采集菌核,经分离和鉴定,共得到373个菌株。对油菜菌核病菌的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373个油菜菌核病菌菌株在含多菌灵PDA上的测定结果表明1ug/ml和5ug/ml浓度下平均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94.31%和97.99%,最低分别为55.30%和90.43%,两处理下菌丝生长均不明显,地区间平均菌丝生长抑制率差异亦不明显;测得8个菌株的EC50为0.1266~0.2817ug/ml,平均EC50为0.1773ug/ml。无抗药性菌株发现,说明川西地区油菜菌核病菌对多菌灵普遍敏感。 2.油菜菌核病菌菌丝生长速度的测定结果表明四个地区共373个菌株其菌丝生长速度为1mm/48h~85mm/48h,平均生长速度为60.47mm/48h,菌株间菌丝生长速度差异较大。 3.油菜菌核病菌菌核产生情况的研究结果表明邛崃卧龙产核菌株所占比例最少为59.00%,而蒲江大兴则高达94.74%,地区间差异明显。在此实验过程中还发现,有的菌株产的菌核数目少但菌核大,最少的每皿只有2个;而有的菌株所产生菌核小但数量多,每皿可达48个。 4.油菜菌核病菌菌丝融合群(MCGs)的测定结果表明40个来自四个地区的油菜菌核病菌的菌株两两配对后,14天后记录观察结果发现40个菌株分属于30个MCGs,有23个MCGs只包含一个菌株,它们只与自身融合;最大的MCGs1包含4个菌株,每个地区的菌株属于特定的MCGs,只有MCGs4由两个不同地区的菌株配对组成。 5.用9个随机引物对30个不同菌丝融合群(MCGs)的油菜菌核病菌菌株进行RAPD扩增,共产生53条多态性带,平均每个引物5.89条。利用Nei’s法计算RAPD相似系数,UPGMA聚类表明,供试材料中除两个菌株(Ⅳ66、Ⅱ52)与其它菌株遗传距离稍远外,整个川西平原的油菜菌核病菌可以聚成一大类作为一个整体,进一步划分,这一大类又分为7个亚类并且亚类间表现出明显的地域差别,说明不同菌丝融合群的菌株间、不同地方及同一地方不同菌株间的遗传基础有一定的差异,表现出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但菌株间的遗传距离不大(GD≤0.333),说明了RAPD分子标记在揭示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异的同时,也表明菌株间遗传背景的相似性。
其他文献
美洲斑潜蝇 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 属双翅目 Diptera,潜蝇科 Agromyzidae,是危害蔬菜的重要害虫之一。本文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与室内笼罩试验相结合,研究了美洲斑潜蝇对黄
期刊
本实验对几种表现病毒病症状的木本植物样品(包括扶桑、白蜡、丁香、泡桐和枣树)采用生物学、血清学、电镜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进行了病毒检测与鉴定。综合各种检测方法得到如
施用农药是现代化农业的关键措施之一,在解决人口快速增长导致的粮食危机,以及对农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施肥作为保证粮食产量的关键措施之一,也已被广
期刊
小菜蛾分布广,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世代重叠严重,繁殖力高,对杀虫剂易产生抗性,已成为十字花科蔬菜上的一种主要害虫。多杀菌素是近年来新开发的大环内酯类杀虫剂,对鳞翅目、双翅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