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水稻抽穗期主基因Hd(t)的遗传分析及分子定位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sdz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D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禾本科的代表植物,也是单子叶植物的模式植物。抽穗期是水稻品种的重要农艺性状之一,其长短将影响品种的地区和季节适应性,长期以来受到育种家的广泛重视。因此,深入了解水稻抽穗期的遗传规律,对相关的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和克隆,探讨通过分子水平的操作来改良水稻的生育期性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水稻的抽穗期基因等同于双子叶植物的开花期基因,调控植株从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的转变,是近年来发育生物学的研究热点。在杂交育种过程中,我们从缙恢10/R2
其他文献
以新疆优质陆地棉品种9-1696(纤维长度:33.70mm,比强度:35.30cN·tex~(-1))为母本,以新疆南疆地区主栽陆地棉品种中35(纤维长度:30.60 mm,比强度:28.60cN·tex~(-1))为父本,配置单交组合及其衍生世代。利用该组合的P_1、P_2、F_1、F_2、B_1和B_2六世代群体的纤维品质性状表型数据及经双亲筛选具有多态性的12对SSR引物在F_2群体(180
本研究以筛选出的5个IRAP和17个ISSR多态性引物,分别对供试的28个不同类型的烟草品种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分析,根据供试品种基因组DNA的遗传距离,进行分子聚类分析,选用其中的6个品种作为杂交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组配15个F_1组合,对其产量、品质等14个主要性状的配合力和杂种优势进行分析,进而估算亲本基因组DNA的遗传距离与F_1杂种优势及配合力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利用亲本分子遗传距离预测F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随着气温的不断升高,高温已经成为限制水稻产量和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因子。目前,增温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的相关研究大多是基于对历史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