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连续多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强调了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重要性。然而,就目前我国农村正规借贷的发展状况来看,农户的金融需求远没有得到满足,农户面临着借贷机会约束和借贷数量配给。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及有效借贷技术的缺乏。因此,从我国农村地区借贷状况的实际出发,探讨社会资本发挥抵押替代技术的理论可行性,揭示包括社会资本在内的影响农户借贷行为的多层次因素,对于优化农户借贷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以金融抑制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关系型借贷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农户借贷行为研究的最新进展,首先将社会资本纳入理论分析模型,探讨其发挥抵押替代技术的理论可行性。发现与抵押贷款条件相比,社会资本贷款条件更能有效提升农户的贷款可得性,据此总结出社会资本影响农户贷款可得性的作用机制。其次,对我国西部11个省(市、区)(不含西藏自治区)的实地调研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以期了解现阶段我国农户基本情况及借贷状况。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Probit和Tobit模型,并从贷款可得性和贷款需求缺口两个层次考察社会资本等多层次因素对农户借贷行为的影响,进而确定各层次因素在农户借贷行为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正规金融机构对抵押条件的要求一方面降低了农户贷款的可得性,另一方面也不能有效地缩小贷款需求缺口;社会资本变量可以显著提升农户的贷款可得性,而对贷款需求缺口的作用有限;农户特征变量可以显著影响贷款需求缺口,而对贷款可得性的作用有限;不同层次的社会资本对贷款可得性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金融资源和政治资源对贷款可得性的影响更显著。最后,本文从社会资本的视角出发,结合我国农户的借贷行为特征和借贷状况,在理论与实证研究结论的基础上,从农户、政府和农村信用社三个层面,提出优化农户借贷行为,提升农户有效借贷机会,缩小农户借贷需求缺口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