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细微晶协同强化铜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zw6243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强化方式中,强度的提升总伴随着塑性的下降,反之亦然。本文以铜和铜合金为研究对象,将合金化和铸造工艺相结合制备不同组织结构的铜样品,以期获得强、塑性的同时提升。作者等人制备出两组铸态铜合金样品:(Ⅰ)Cu-10Sn-2Zn和Cu-10Sn-2Zn-1.5Fe-0.5Co锡青铜合金;(H)纯铜、Cu-(1.0,1.5,2.0,3.0)Fe-0.5Co 和 Cu-1.5Fe-0.1Sn 合金,分别采用金相、扫描、透射等表征手段和常温拉伸测试研究了两组样品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对于第Ⅰ组,铸态Cu-10Sn-2Zn-1.5Fe-0.5Co合金中大量富铁纳米颗粒弥散分布在平均尺寸23 μm的等轴晶内部(定义为NPFG结构,NP:nanoparticle,FG:fine grain),粗大的脆性δ富锡相得以消除,富铁纳米颗粒具有多种晶体学特征。结合DSC、APT技术和Thermo-Calc软件,分析得出富铁纳米颗粒与铜基体的交互作用产生NPFG结构的机制以及“纳米墙”抑制锡偏析的机制,利用MS理论解释了富铁纳米颗粒的球状不稳定性。相比原始合金,NPFG结构锡青铜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延伸率分别由225MPa、128MPa和12%提升到463MPa、215MPa和28%,说明纳米颗粒-细微晶协同强化可实现高强度和高塑性。对于第Ⅱ组,富铁纳米颗粒随着铁含量的增加而粗化,纳米颗粒在长大过程中经历了球状→立方状→花瓣状的演变。Fe、Co元素的加入引起柱状晶→等轴晶转化和晶粒细化,Sn元素的加入提高晶粒细化的效率。Cu-(1.5~3.0)Fe-0.5Co和Cu-1.5Fe-0.1Sn合金中获得NPFG结构,纳米颗粒-细微晶协同强化导致强度和塑性同时提升到纯铜的两倍左右。作者观测到四种典型的富铁纳米颗粒,结合Thermo-Calc计算和相场模拟,研究了富铁纳米颗粒的析出行为、晶体结构和形态演变机制。利用异质形核机制解释了晶粒的演化。结合原位透射拉伸和强化模型,定性和定量地分析了 NPFG结构铜合金的强化机制,提出NPFG结构的最优配置是界面钝化(如无尖锐边角的球状)的细小纳米颗粒+细微晶粒(1~1OOμm)+具有高线性错配度和高生长限制效应的微量固溶元素。本文给出了 NPFG结构的制备和优化思路,可期用于制备大尺寸和复杂形状的高强、塑性的块体金属材料。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适应症及疗效分析。方法:2005年10月~2007年9月间,我科用LCP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6例,27侧,3例开放
目的七氟烷能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影响患者术后肌松恢复。为探讨不同浓度七氟烷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我们研究了不同浓度七氟烷与顺式阿曲库铵合用时患者神
【研究目的】1.目前随着髋关节置换相关技术、假体及器械不断的更新,术后假体松动、疼痛、髋臼磨损等局部并发症和感染、DIC等全身性并发症已经明显下降,并且在住院时间、手
新课标明确了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独特的体验,而学习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决定了课堂教学必须在预设的基础上有不断的提升和突破,产生
作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在我国已经进行第二十个发展年头,其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已经对社会舆论、社会发展稳定等各个方面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各地党委、政府以及各学术
<正>一柏克(Edmund Burke,1729—1797年)是18世纪下半叶英国最享盛名的政治理论家,《法国革命论》是他最享盛名的一部作品。这本书写成于法国大革命爆发之次岁,它和大革命前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结核后脊柱稳定性的恢复情况。方法:1、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02年6月~2008年10月26例行前路病灶清除、一期椎体间植骨
以三年生凤丹(Paeonia ostii‘Fengdan’)油用牡丹为材料进行基肥施用比较试验,每株分别施用油枯(0.1、0.5、1.0kg)、牛粪(0.1、0.5、1.0kg)、牛粪(0.1、0.5、1.0kg)+复合肥(
在社会经济水平显著提升的今天,城市化发展如今深入,城乡建设效率也在逐渐提高。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作为城乡经济建设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制定合理的改
施工项目管理的关键是项目管理制度和保证制度落实的控制手段,内控制度的有效性是施工项目取得经济效益的核心。本文通过对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各项要素的有效控制进行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