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胃轻瘫(DGP)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的糖尿病合并症之一。临床上本病的发病率较高,以胃排空延缓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表现:除糖尿病原有的症状外,尚兼有早饱、餐后腹胀、发作性干呕、便秘等消化道症状。目前糖尿病性胃轻瘫的发病机理尚在探讨之中。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胃动力障碍、胃肠功能紊乱、高血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方面有密切关系。目前国内外对本病的研究,多集中在胃肠动力异常改变、血糖浓度变化、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以及胃肠激素分泌异常等方面对本病发病影响的探讨。初步的结论认为:糖尿病胃轻瘫以胃排空延缓、胃动力障碍为主要病理特征。但从中医整体观角度,结合中医病因病机理论对本病的临床证候规律、基本病机及病机特点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可以把它归属于中医的“痞满”或称“胃病”的范畴。但是,“胃痞”所包涵的内容很广泛,涉及到多种不同西医病名的胃肠疾病,如: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多种疾病。从中医理论分析,“胃痞” 的病机主要与肝、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病位在脾胃。一般认为胃痞的辨证可分为:食积痰滞、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肝郁脾虚等多种证候类型。而糖尿病胃轻瘫是在糖尿病(中医称消渴病)基础上发生的胃痞,是消渴病友展过程中的一个新的病理阶段,应有别于一般的原发性的胃痞,其病困病机应与其原发病一消渴病的病因病机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本文从中医的角度,以中医病困病机理论为依据,以中医辨证为切入点,研究DGP的临床证候,探讨本病的常见临床辨证分型、基本病机和病机规律。并结合现代胃肠动力学的有关指标,探讨DGP病机特点以及证候与胃动力异常改变的关系。研究内客包括:1.糖尿病性胃轻瘫中医证候及其病机特点的临床研究。Z.糖尿病胃轻瘫中医证候与胃动力异常改变的关系临床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1.对48例糖尿病胃轻瘫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本组病例出现五种不同的中医证型,分别为:脾虚兼气滞、脾虚兼痰浊、脾虚兼痰瘀、胃阴虚兼气滞 2和胃阴虚兼痰瘀。临床上DGP出现频率较高的症状为:早饱、餐后腹胀、便秘;其中,兼夹气滞的病例这三种症状的出现率最高,但同一证型这三种症状之间的出现率无显著差异。提示:早饱、餐后腹胀、便秘这三种症状的出现可能与气滞病机有关。48例DGP患者,脾虚型的比例远多于胃阴虚型的比例门5.4W 14.60),提示:本组mP病例均存在有‘嘘”的病机,而且以脾气虚为主.48例mP各兼夹证以痰浊证最多,气滞证最少.说明本组病例均存在“实”的病机,并且以兼夹有形之邪为主。 2.对本组 48例 DGP患者进行了二线钡透固体胃排空检查,其中34例检出有胃排空延缓。胃排空障碍检出率为 7 0.8巩 胃排空障碍检出率证型之间无显著性差异。34例DGP各兼证组与胃排空障碍程度的关系:兼痰瘀与兼气滞组比较,P叩.05,差异有显著性;兼痰瘀组mP 胃排空障碍程度大于兼气滞组.兼痰浊与兼气滞组比较,P叩.05,差异无显著性;兼痰浊与兼痰瘀组比较,P叩.05,差异无显著性.提示:DGP兼气滞与兼痰瘀这两种兼证,在本病的病机性质中存在的差异,可能反映在 〕胃排空障碍的病理程度上的差异,或病理改变程度上的差异.有可能兼气滞组的 DGP是属于 DGP初期、早期阶段(病理改变程度较轻);兼痰瘀组的mP是属于中期以上阶段(病理改变程度较重)。因此,有可能mP的兼证与胃排空障碍程度有着相关联系。45例mP不同兼证组胃动素参数比较:4 5例 DGP不同兼证组胃动素平均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非胃轻瘫的*型糖尿病患者);不同兼证组之间血清胃动素参数有一定的差异,其中气滞兼证组最低,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无显著性差异的可能性原困有二:一是病例数太少,样本量不足的前提下,不能显示出其真实差异;二是确实不存在着差异。因此,从病机的角度,把兼夹有形之邪(痰浊、痰瘀)的兼证组合并与兼气滞组进行比较,即兼气滞组与兼痰浊+痰瘀组胃动素参数比较,用 t’检验:t’吕2.287;P回0.027,P<0.05,差异有显著性。从而有可能证明了胃动素平均水平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的原因是病例数不足之故。另一方面也提示:兼夹有形之邪的兼证组,胃动素平均水平高于气滞兼证组,即胃动素平均水平的差异与病抓性质有一定的关系。 结论:1.临床上糖尿病性胃轻瘫的中医基本病机特 4点为:脾虚是本病最基本的病理基础,其证候特点为本虚标实,以脾气虚弱为本;以兼夹气滞、痰浊、痰瘀为标,而且以夹痰浊、痰瘀(有形之邪)为主的虚实夹杂证。Z.糖尿病胃轻瘫“实”的病机(兼夹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