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文曾被鲁迅称为“左翼最优秀的作家之一”,1932年加入左联,后来被选为左联组织执委。左联成立后,设立了“文艺大众化研究会”,组织过三次关于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周文是在“大众化”讨论的后期(也就是第三次大讨论)才参加进来的,并以王刚、司马疵为笔名写了《建设“大众语”并不反对“白话文”》、《内容与形式》等文章阐明了自己对文艺大众化问题的初步认识。左联“大众化文艺委员会”成立后,计划出版一套《大众文学丛书》,周文积极响应左联的号召,着手对苏联名著《毁灭》,《铁流》进行改编。改编后出版的大众本的《毁灭》、《铁流》受到工农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周文改编大众本的尝试,在当时文艺大众化的实践中是比较成功的,也是最有成效的。左联解散后,周文辗转成都、延安等地,但是不管周文在什么地方,他都把推行文艺大众化作为自己的使命。在成都期间搜集、整理四川民间文学,把“新内容”注入到“旧形式”中,以实现自己的文艺大众化使命。在延安时期,周文更是努力地投入到了文艺大众化运动中去:创办大众读物社,建立大众通讯网,开展通讯员运动,出版《边区群众报》、《大众习作》等,通过实施这些具体的措施使边区的文艺大众化运动轰轰烈烈的开展了起来。此外,周文还致力于公文改革,制定了边区公文的新程式,提高了行政办事效率。文艺大众化问题是左翼文学的理论核心之一,它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始终所关注的问题。从左联成立时文艺大众化问题的提出,到文艺工作者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三次大讨论,再到左联解散后抗日民族战争期间关于民族形式问题的大讨论,文艺大众化问题逐渐深入发展。在文艺大众化问题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不少文艺工作者为此做了很大贡献,而周文更是用毕生的精力来从事文艺大众化这一事业。周文的一生,是为文艺大众化事业而奋斗的一生,他为文艺大众化事业所作的贡献是任何时代都无法抹杀的。本文主要从五个部分来论述周文与文艺大众化运动之间的关系。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周文的研究现状以及选题意义。第二部分主要叙述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艺大众化运动相关的情况。包括文艺大众化问题的提出,文艺界围绕“文艺大众化”这一问题展开的几次大规模地讨论以及文艺大众化相关的问题。第三部分主要叙述周文左联时期的文学活动。左联时期是周文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时期,自从周文加入左联,他的人生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周文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初步接触到了文艺大众化思想,为以后从事文艺大众化事业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介绍周文在成都时期开展的文艺活动,包括领导“文协”开展抗战文艺活动,搜集整理四川民间文学等具有实际性意义的活动,以及实践活动中贯穿的文艺大众化理论,在实践中,周文的文艺大众化理论进一步发展。第五部分具体阐述周文在延安时期所从事的文艺大众化具体实践,以及在实践中形成的完整的大众化理论体系。延安时期,是周文的文艺大众化理论得到全面贯彻,付诸实践的阶段。在周文的领导下,文艺大众化轰轰烈烈地开展了起来,周文在延安实现了自己的大众化目标。结语:周文的一生虽然短暂,可是他却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文艺大众化事业。周文作为文艺大众化运动的实践组织者和开拓者,对文艺大众化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周文死后曾经遭到不公正的待遇,周文在文学史上消失了很长一段时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周文最终重新走进了学者的视线,周文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