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免疫原性及其作为佐剂的免疫效力评估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lijun123456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作为一种全球流行的人类病原体,是导致胃溃疡乃至胃癌的重要风险因子之一。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助于预防胃部疾病的发生。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的耐药性风险越来越高使得抗生素治疗策略存在隐患。疫苗成为了防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新选择,然而,迄今为止仍没有一款疫苗进入临床应用。探寻新颖高效的疫苗研发策略不仅需要筛选鉴定能够诱导高效免疫保护的抗原,还需要辅以能够递呈和刺激抗原引发免疫保护反应的佐剂,二者缺一不可。因此,研发一款有效的幽门螺杆菌疫苗不仅要关注疫苗候选抗原组分的筛选与鉴定,也要关注新颖疫苗佐剂的设计。外膜囊泡(Outer membrane vesicles,OMVs)作为革兰阴性菌外膜囊泡化而自发产生的一种纳米级颗粒,已在脑膜炎奈瑟菌、沙门菌、鲍曼不动杆菌上被作为疫苗抗原组分或佐剂进行广泛研究,而在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上还未见报道。因此,本课题聚焦外膜囊泡用于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的潜能,纯化外膜囊泡,分析蛋白组成,并对其本身的免疫原性特征以及作为佐剂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以明确将外膜囊泡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的最优策略。目的:1.纯化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分析其蛋白组成和亚细胞定位,为将其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奠定基础。2.通过评估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作为抗原的免疫原性以及其作为佐剂对幽门螺杆菌疫苗免疫保护效率的影响,明确将外膜囊泡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的最优模式。3.初步阐明外膜囊泡在不同使用模式下诱导产生免疫保护的分子机制。方法:1.通过密度梯度超速离心法纯化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经冷冻电镜(Cryo-EM)观察外膜囊泡外观形态;采用SDS-PAGE分析外膜囊泡蛋白图谱;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鉴定外膜囊泡蛋白组,并应用PSORTb软件预测蛋白组分的亚细胞定位情况;在体外进行细胞毒性实验评估外膜囊泡的安全性。2.将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以外膜囊泡作为抗原组份,分别以100μg和200μg剂量经口服途径免疫小鼠,以评估外膜囊泡自身的免疫保护效力;设置全细菌疫苗(Whole cell vaccines,WCV)为对照,每组给予霍乱毒素(Cholera toxin,CT)作为佐剂;于初次免疫后的第4周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分别于第4周和第8周收集血清和阴道分泌物,于第8周处死部分小鼠收集脾细胞进行抗原刺激,采用定量ELISA检测血清Ig G、胃黏膜和阴道分泌物中分泌型Ig A水平,以及脾细胞经抗原刺激后不同免疫类型细胞因子含量(IL-10、IL-4、IL-13、IL-12)用以评估免疫保护反应类型;于第9周用野生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2周后处死小鼠并收集胃黏膜组织用于脲酶检测和细菌载菌量测定,以评估外膜囊泡作为抗原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效力。3.将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以卵清蛋白(ovalbumin,OVA)作为模式抗原,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作为佐剂,通过口服途径免疫小鼠,设置霍乱毒素(CT)佐剂作为对照组,测定其诱导OVA产生Ig G和分泌型Ig A水平,通过模式抗原初步评估外膜囊泡的佐剂效力;随后探究外膜囊泡作为佐剂在幽门螺杆菌疫苗中的应用潜力,以幽门螺杆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s,OMPs)或全菌疫苗(WCV)作为抗原组份口服免疫小鼠,每组给予5μg或10μg的外膜囊泡作为佐剂成分,同时以CT佐剂作为对照组,于初次免疫后的第4周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每隔2周收集样品,采用定量ELISA检测血清Ig G、胃黏膜和阴道分泌物分泌型Ig A水平,以及脾细胞经抗原刺激后不同免疫类型细胞因子含量(IFN-γ、IL-4、IL-13、IL-17、IL-12)用以评估免疫保护反应类型,于第14周用野生型幽门螺杆菌感染小鼠,2周后处死小鼠并收集胃黏膜组织用于脲酶检测和细菌载菌量测定,以评估外膜囊泡作为佐剂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效力。结果:1.Cryo-EM观察可知分离得到的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中不含菌体及鞭毛成分,证实外膜囊泡未被其他细菌组分污染,可用于后续实验;共鉴定到外膜囊泡中含有169种蛋白,根据PSORTb软件进行蛋白定位预测,不同部位蛋白占比如下:胞质(34.8%)、内膜(7.5%)、周质(13.5%)、外膜(31.4%)、胞外蛋白(4%)和未知位置(8.8%)。其主要组分聚集在外膜和胞质中;低剂量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孵育RAW264.7巨噬细胞不会导致其活性的显著降低,但在高剂量(>50μg)作用时会呈现一定细胞毒性作用。2.与WCV免疫组相比,200μg外膜囊泡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后可引起强烈的体液免疫和黏膜免疫应答,具体表现为血清中Ig G水平、胃黏膜分泌型Ig A水平以及阴道分泌物中分泌性Ig A水平显著提高(P<0.01);通过测定Ig G亚型(Ig G1、Ig G2c)和细胞因子水平发现外膜囊泡免疫后主要介导产生Th2型免疫应答;相比对照组,外膜囊泡作为抗原可有效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在动物体内产生的脲酶含量以及细菌载量(P<0.01)。3.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作为佐剂可有效提高模式抗原OVA刺激小鼠产生Ig G和分泌型Ig A的水平。将外膜囊泡佐剂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疫苗免疫保护评估实验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佐剂CT,纯化的外膜囊泡作为佐剂仅需5μg即可使小鼠产生更强且更长时间的免疫反应,并能刺激更为高效的胃黏膜与阴道分泌物分泌性Ig A水平的产生(P<0.01)。以外膜囊泡作为包被抗原,检测不同免疫组对外膜囊泡本身的免疫反应发现,外膜囊泡作为佐剂的实验组并未产生针对外膜囊泡的免疫反应,这提示外膜囊泡作为佐剂诱导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主要发挥的是免疫刺激作用而非免疫原作用。同时,外膜囊泡作为佐剂,相比CT佐剂,能有效刺激Ig G2c亚型的产生以及IL-4、IL-13和IL-17细胞因子的产生(P<0.01),并能有效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后胃黏膜组织的脲酶含量以及细菌载量(P<0.01)。结论:1.成功纯化得到未被其他细菌组分污染的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并在外膜囊泡中共鉴定到169种蛋白,主要为外膜蛋白和胞质蛋白,一方面证实成功得到纯度较高的外膜囊泡,另一方面充分了解其组分背景,为外膜囊泡应用于幽门螺杆菌疫苗研发奠定基础。2.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可引起强烈的体液和黏膜免疫反应,并能显著降低幽门螺杆菌的胃内定植,其诱导产生的免疫保护反应主要以Th2型免疫反应为主,具备作为疫苗抗原的潜力,但其在高剂量使用时可能会存在安全风险。3.幽门螺杆菌外膜囊泡作为佐剂仅需5μg即可显著提高疫苗组分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保护效力,其发挥佐剂效应是通过免疫刺激作用而非免疫原发挥作用,诱导产生免疫保护反应类型主要以Th2和Th17型免疫反应为主,且不存在安全性风险,进一步证实外膜囊泡作为佐剂可作为最优策略开发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其他文献
目的: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多的一种化工原料,是工业上常用的添加剂,含剧毒,可通过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等途径进入人体内。丙烯酰胺除可导致神经毒性、肝脏毒性和胚胎发育毒性之外,还对生殖系统有较大的毒性。但到目前为止,丙烯酰胺导致雄性生殖系统损伤的机制尚不甚清楚。本课题主要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究丙烯酰胺诱导小鼠精原干细胞(C18-4细胞)凋亡和自噬的机制。方法:为
学位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与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非小细胞肺癌(NSCLC)作为主要的肺癌亚型,约占肺癌总体比例85%,对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谷氨酸脱氢酶1(Glutamate dehydrogenase 1,GLUD1)是谷氨酰胺代谢中的关键酶之一,已有研究表明GLUD1促进了肿瘤的发生发展,但对于GLUD1在肿瘤中维持蛋白稳态的分子机制目前知之甚少。我们的研究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GLUD1
学位
目的:1.基于南昌大学基础医学院淡水十足目甲壳动物与并殖吸虫研究室标本库所保藏的来自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河南等5省21个采集点的7种非拟溪蟹属合计350多个样本及补充采集的标本,开展形态学分类研究,探讨非拟溪蟹属的地理分布特征及物种多样性。2.基于线粒体COI、16S r RNA及核基因28S r RNA序列建立非拟溪蟹属物种的系统发生关系,探讨非拟溪蟹属在淡水蟹中分类地位及亲缘关系。3.获取
学位
在室内装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甲醛的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室内装修中对甲醛污染物进行检测和预防非常重要。该文从分析室内装修中甲醛污染的普遍性、严重性、持久性和隐蔽性出发,提出了5种甲醛污染物监测方法,并重点研究了甲醛污染物的防治策略,包括吸附技术、光催化技术、低温等离子—催化氧化技术,以期为室内装修工程中甲醛检测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
目的: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是指在软组织中形成异位骨组织。临床上以创伤性异位骨化为多见,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究Treg在异位骨化形成中的变化、二甲双胍对Treg的调节作用以及对异位骨化的影响。方法:小鼠接受跟腱切开和背部灼伤处理,诱导异位骨的形成。建模后,用二甲双胍在不同时间段进行处理,取小鼠跟腱周围肌肉组织。采用q PCR和WB检测相关指标
学位
目的:脯氨酰寡肽酶(Prolyl oligopeptidase,POP)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研究表明POP异常表达与多个组织器官纤维化有关,如肝和肾的纤维化。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目前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异常疾病,病理检查中卵巢纤维化表现明显,POP是否介导了PCOS的卵巢纤维化过程尚未有报道,本课题将探究POP在PCOS小鼠
学位
报纸
背景:磷脂转位蛋白是一类仅存于真核生物、具有调节磷脂在细胞膜和(或)细胞器膜中不对称性分布功能的P4-ATPase。其功能多样,不仅与囊泡运输、信号传递、细胞稳态维持等多种生理过程有关,还与肿瘤、智力障碍、凝血异常等疾病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研究前期结合CGD数据库通过序列比对,在白念珠菌基因组内发现了与模式真菌——酿酒酵母磷脂转位蛋白编码基因同源的基因,即Neo1、Drs22、Drs23、Drs25
学位
癌症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肿瘤免疫疗法已在多种癌症中成功应用,但肿瘤微环境中大量的浸润性Treg细胞会阻碍肿瘤免疫疗法的效果。趋化因子受体CCR8在肿瘤浸润Treg细胞上特异性表达,靶向CCR8可以选择性耗竭肿瘤浸润Treg细胞,从而增强免疫应答,因此CCR8是极具潜力的肿瘤治疗靶点,对CCR8进行结构生物学研究能够加速相关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本研究一方面将利用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抑郁症致死率仅次于癌症,将成为第二大疾病,导致人类死亡和残疾。抑郁症患者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持续时间较长且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现在仍未有确切的方法来调控抑郁症。因此,进一步明确抑郁症发生发展机制,寻求更合理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抑郁症,具有重要意义。抑郁症病理生理学特点是抑制大脑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能神经、功能和神经化学出现异常,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