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比较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和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及营养状况的差异,以及术后两年内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旨在为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之间行手术治疗的进展期低位直肠癌患者,其中永久性造瘘40例(造瘘组),经内外括约肌间切除保留肛门40例(保肛组)?采用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EORTC)制定的癌症患者总体生活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 of Cancer-30,QLQ-C30)?结直肠癌专用量表(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s of Colorectal Cancer-38,QLQ-CR38)以及自制量表比较上述两组患者在术后六个月和一年的生活质量?营养状况(体重?血红蛋白水平?血清蛋白水平)以及术后2年内的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率?结果:共计纳入80例低位直肠腺癌患者,造瘘组和保肛组各40例,基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测评结果:术后六月QLQ-C30:保肛组疲倦、腹泻以及经济困难维度均稍差于造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六个月QLQ-CR38:保肛组身体形象优于造瘘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一年QLQ-C30:保肛组总生活质量优于造瘘组(P<0.05);术后一年QLQ-CR38:保肛组身体形象、性问题、对未来的看法、排尿问题、排便问题以及体质量下降维度均优于造瘘组(P<0.05)。营养状况评价结果:术后六个月和术后一年两组间营养状况的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余各条目及维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复发以及远处转移评价结果:保肛组与造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外括约肌间是内脏结构与周围躯体骨骼肌结构融合的胚胎平面,是末端直肠癌向周边浸润的屏障,直肠肿瘤主要侵犯来源于内胚层的内脏结构即侵犯近端直肠和远端的肛管内部,肿瘤扩散局限在内脏结构内。这些内脏结构和源于中胚层的盆底骨骼肌由于组织学来源不同,两者间存在组织学平面差异,TME+ISR治疗低位直肠癌正是基于此差异切除这些内脏结构而不损伤盆底骨骼肌。由于该术式最大可能地保留了肛管括约肌的结构完整,并且使肠道的连续性获得重建,其术后不论是肛肠功能还是患者的生活质量都较APR术后为佳。同时,在严格掌握保肛手术的适应证的情况下,肿瘤的局部复发率也能得到良好控制。因此,对于(I/II/III期)低位直肠腺癌,局部不超过T3的病人,采用ISR保肛术后患者生活质量优于传统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且不增加复发机会,该术式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