煽动型与理智型网络用户认知、情感与态度特征:基于网络文本的分析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siu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网络中负性热点事件频发。加之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社会发展并不全面,个体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被剥夺感和不安全感驱使他们进入网络,关注和参与网络事件。而网络环境的一些特点,如匿名性和不可见性导致的去抑制化效应使个体更容易表现出偏激情绪、敌意和攻击性,使网络群体更容易发生群体极化。因而使网络中存在大量未经证实的,具有煽动性的言论。而这些言论进而会影响更多个体。以至于使网络事件更有可能失去控制,产生不良后果。  以往地研究更多地从信息传播和扩散的角度来研究未经证实的,煽动型言论的传播;或讨论影响这些言论传播的个体差异。但是几乎没有研究关注面对这些言论个体的不同行为倾向和这些倾向背后的心理因素。本研究通过个体对未经证实的,带有煽动性言论的行为将个体区分为(煽动)煽动型和(煽动)理智型,并通过心理学的文本分析方法探索两类个体语言行为差异背后的心理机制。  研究一通过Meaning Extraction Method方法,探索煽动型和理智型个体语言使用模式上的异同,发现两类个体总体上都表现出对现实和国际国家民生的关注。但关注上有细微的区别:理智型个体的关注上表现出积极的一面,煽动型个体上没有发现这种倾向。  研究二通过文本特征提取的方法,探索两类个体语言使用上细微的区别,并结合词汇的心理学意义解释解释。研究发现煽动型个体和理智型个体在群体认同,交往动机,网络上人际信任水平和自尊,认知加工深度上的差异:相对于理智型,煽动型个体更多的寻求群体认同,使用网络的交往动机更强,网络人际信任水平较高,自尊程度较高,并且在认知加工深度水平较低。  研究三通过语义分解的方法,探索两类个体在概念水平的上的差异。发现两类个体对概念的语义建构并不相同。并且整体上,煽动型个体的概念建构存在着“负面连接”倾向,即其概念的语义连接中包含更多的负面情绪词。暗示在大部分情况下,煽动型个体的概念中有更多的负面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在情感教学心理学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教学环境四个方面研究了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的教学策略,解析了“以情优教”这一情感策略,对这些教学策略在太仓市高
体育作为社会安定方面的“安全阀”,应该积极、主动地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服务;它在控制和化解人类攻击行为方面的作用以及提供的精神资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创造了
自从2001年课程改革进行以来,如何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已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为了能从实践层面更加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业发展,本文从“知识与技能”目标角度对学生发展的评
全能运动是由跑、跳、投掷中的某些项目所组成的运动项目。1912年第五届奥运会上首次进行了男子十项全能运动的比赛,并被正式设立为奥运会比赛项目,至今在项目设置上没有变化,它
新课标的提出使初中教育产生了巨大改变,化学教育属于初中教育的组成部分,因此也需要顺应教育改革的发展,按照新课标的要求重新制定适宜初中化学教学开展的教学策略。一、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