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典型荒漠植物根系形态结构和功能及抗旱生理研究

来源 :甘肃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75次 | 上传用户:liouw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器官,提供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物质基础。不同生境条件下根系在形态特征、空间分布和构型上有较大的差异,研究不同生境条件下根系形态结构、养分特征及其抗旱生理特性,对揭示根系结构和功能对环境因子变异的响应机制以及对环境的生理适应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以典型荒漠植物红砂和白刺为研究对象,按自然降水梯度在一个较大的自然地域上,采用壕沟法和根系跟踪相结合的方法对红砂和白刺根系进行了整株挖掘。测定了2种荒漠植物根系形态指标和构型参数,并绘制根系分布图;同时采集不同生境条件下2种荒漠植物完整的细根根系,并采用Pregitzer细根分级法对其进行了分级,用细根分析软件(Win-RHIZO2008a)测定了各序级细根形态特征参数,并对各序级细根的养分特征(C、N含量)进行了测定,比较了不同生境条件下2种荒漠植物根系形态特征和构型以及细根的序级结构和功能差异,揭示了2种荒漠植物根系形态特征和构型对环境变化的响应与适应机制,阐明了细根形态结构和功能随序级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控制条件下人工模拟水分梯度实验,测定了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红砂根系的生理参数,比较了典型荒漠植物红砂根系形态结构和功能对水分变化的响应差异,进一步探明了红砂根系形态特征和功能对水分变化的适应机制及抗旱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2种荒漠植物随降水的减少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其主根生长均受到了抑制,但物种不同又有所差异,其中红砂主根生长抑制明显。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2种荒漠植物主要通过侧根的形态改变来适应胁迫环境,其中在半干旱区的黄土丘陵沟壑区2种荒漠植物主要是通过侧根的分支增多、侧根数目和总侧根长的增加来适应胁迫环境,而在干旱的河西走廊风沙区2种荒漠植物主要是通过延长侧根的平均连接长度来适应逆境环境,表明2种荒漠植物具有明显的形态可塑性。2.自然条件下2种荒漠植物根系的拓扑指数均较小,根系分支模式均近似为叉状分支结构。红砂和白刺根系具有较好的分形特征,其分形维数分别为(1.18±0.04)和(1.36±0.06);分形维数、分形丰度与根系平均连接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2种荒漠植物根系的平均连接长度均较大,以扩大植物的有效营养空间,从而适应干旱贫瘠的土壤环境。2种荒漠植物根系分支前的横截面积等于根系分支后的横截面积之和,验证了Leonardoda Vinci法则。其中根系拓扑指数、根系连接数量、逐步分支率和根系直径等4个根系构型参数能很好地表征2种荒漠植物根系构型特征。3.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根系的拓扑指数均较小,根系分支模式接近叉状分支模式,但在干旱的河西走廊风沙区和戈壁区红砂根系拓扑指数均逐渐增加,表明干旱有使红砂根系分支由叉状分支模式向鱼尾分支模式变化的趋势。干旱的河西走廊风沙区和戈壁区红砂根系分形维数均较小,分别为1.1778、1.1169;而半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分形维数相对较大,为1.3104,且干旱的河西走廊红砂根系总分支率均比半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要小,表明在半干旱的黄土丘陵沟壑区红砂根系分支能力相对较强,随着干旱的增加其分支能力有所减弱。不同生境条件下红砂根系的连接长度都较大,但生境不同却表现出明显差异,其中武威民勤干旱风沙区根系平均连接长度最长。可见,红砂为适应干旱的环境通过减少根系次级分支和根系的重叠、增加根系连接长度,使其根系的分支模式向鱼尾分支模式发展以降低根系内部对营养物质的竞争,提高根系贫瘠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吸收效率,保证其正常生长的有效营养空间,从而适应干旱瘠薄的土壤环境。4.自然条件下2种荒漠植物细根的形态结构具有明显的差异,但均以1级侧根数目为最多,占所有序级根数的比例也最大,回归分析表明2种荒漠植物各级细根数量与序级之间均呈现出较好的指数关系。2种荒漠植物随着序级的升高,细根直径、根长均增加,而比根长、组织密度则降低,细根直径和根长随序级的升高呈有规律的变化,均可用指数函数很好的表征;而比根长和组织密度随序级的变化则可用二次函数表征。2种荒漠植物随着根序的上升,C含量和C/N比逐渐增加,而N含量逐渐降低,且2种荒漠植物1级根C、N含量与2、3级根之间差异显著,表明末端根系(1级根)因呼吸作用强主要承担水分和养分的吸收功能,而相对较高级根序细根,因木质化程度较高主要担负运输功能,并贮存碳水化合物。5.人工模拟水分梯度下红砂幼苗根系具有明显的形态可塑性,随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和根序的不同而各异。首先随着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红砂幼苗主根的伸长生长受到抑制,但促进了各级侧根的伸长生长并导致了根系总长度的增加;土壤水分胁迫使红砂幼苗根系直径变细、根体积减少,比表面积和比根长增加,且主要是通过低级根系(1级根和2级根)来实现的,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主要是通过低级侧根伸长,根表面积增加,根体积和根直径减少等形态特征的改变来适应逆境环境。然而,随着根序的变化红砂幼苗根系具有明显的形态可塑性,随根序的升高各土壤水分条件下红砂幼苗根长、比根长均显著减少,相反,直径和体积却随根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总根表面积和比表面积随根序的变化略有不同,表现为随根序的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但较低级根(1级和2级)比表面积占总比表面积的比例较大,表明红砂细根内部具有高度的形态异质性。6.人工模拟水分梯度下红砂幼苗细根的养分特征也随土壤水分胁迫程度和根序的不同而各异,全C含量均随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而呈减少的变化趋势,而N含量随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表明在中度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红砂细根呼吸作用有所降低。各土壤水分条件下红砂细根全C含量和C/N比随着根序上升而逐渐增加,而细根全N含量呈现出随着根序上升而逐渐降低,表明较低级根序具有较强的呼吸作用与代谢活性。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红砂幼苗根系总生物量和各级侧根生物量均有所增加,且侧根对总根系生物量的增加的贡献最大。然而,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红砂地上部分生长受到了抑制,特别是叶片开始脱落其生物量降低最大,因而增大了根冠比。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显著降低了红砂幼苗的蒸腾耗水量,但提高了其水分利用效率。7.土壤水分胁迫对红砂幼苗根系并未形成伤害,随土壤水分胁迫增加红砂幼苗根系活力呈增加趋势,与对照相比,中度土壤水分胁迫和重度土壤水分胁迫根系活力分别提高了12.89%、17.42%,表明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红砂幼苗仍能保持较高的根系TTC还原力,在逆境环境中为地上部分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保证其正常生长。随土壤水分胁迫的增加根系SOD活性和POD活性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显著,然而CAT活性、脯氨酸含量随土壤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强而增加,表明红砂幼苗根系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主要通过增加CAT活性来减轻干旱胁迫中膜脂过氧化作用,清除细胞内过多的H2O2,使其维持在低水平上,保护膜的结构,同时通过增加脯氨酸含量来增强渗透调节能力,表现出更强的抗旱性。在土壤水分胁迫条件下红砂幼苗仍保持较低的MDA含量,表明其细胞膜的并没有出现膜脂过氧化。可见,在土壤水分胁迫下红砂幼苗主要通过能维持较高根系活力、CAT活性、脯氨酸含量以及保持较低的MAD含量来适应土壤干旱胁迫,表现出较强的抗旱特性,这也是红砂能在干旱半干旱区能大量生存和分布的主要原因。
其他文献
高州荔枝种植有众多优越条件,开展相关技术研究,对提升荔枝品质和产量都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州气候特征和荔枝种植情况,然后重点分析了荔枝的嫁接、管理、施肥、控
依托工学结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需要,也是解决高职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方法。本文通过对江苏苏北的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问卷分析,找出工学结合
期刊
通过在土壤中添加12个梯度的氮(N)、磷(P)试验,研究氮、磷添加对考来木光合生理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明,(1)单施P肥,考来木叶片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及
自2008年之后,美国页岩油的产量不断增加,国际石油的供需关系变得越来越不稳定。与此同时世界主要石油供应地区动荡不安,造成了石油供应的波动,供需关系直接影响着石油价格的
<正>5月27日,中国银联联合中农工建交等40余家商业银行共同推出"云闪付"。该服务基于银联标准银行卡扫码业务,可通过二维码实现转账支付。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金融作为银联战略
通过调查大武地区青海草地早熟禾不同龄人工草地群落结构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分析研究了其群落稳定性。结果表明:6龄建植的单播草地植被群落的总盖度、地上生物量和青海草地
目前,世界大豆贸易呈现出明显的"寡头垄断"格局,在国际四大粮商垄断控制下,美国、巴西、阿根廷三国大豆出口量占世界总出口量的90%以上,欧盟、日本、中国三国大豆进口量则占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教育技术装备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从最初的多媒体到交互式电子白板,终于走到了智能终端,平板电脑作为发展最为迅速的移动终端设备,以其强大的交互性、
《蒙古游牧记》是清代学者张穆研究边疆史地的重要著述,也是清嘉、道之际西北史地学研究的代表作之一,填补了蒙古地志的空白。这部在近代很有影响的著作,其确切撰述年代却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