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初步探讨320排CT在双下肢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减低辐射剂量及低浓度造影剂的应用,比较结合以往正常辐射剂量及高浓度造影剂,通过血管成像的CT值,血管清晰度及下肢血管疾病的检出率,来初步确定低剂量扫描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03-2012年12月因血管疾病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患者30例,分成三组(A、B、C),A组用碘造影剂欧乃派克350,常规扫描剂量120KV,自动毫安;B组用欧乃派克350,降低扫描剂量至80KV,应用自动毫安及AIDR;C组用低浓度造影剂威视派克270,扫描剂量为80KV,应用自动毫安及AIDR。由两名高级职称的影像学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对三种方法扫描的下肢血管图像质量进行比较分析。比较两者的信噪比,血管清晰度及下肢病灶的检出率差异。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对各组数据进行统计学推断,技术资料采用卡方Fisher精确检验法。检验水准采用0.05,若P<0.05,则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通过对三组图像质量的对比分析,A、B、C三组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分别为5.40mGy、2.91mGy、2.59mGy。B组较A组下降了46%,C组较A组下降了52%。A、B、C三组血管SNR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不同节段软组织SNR部分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此时剂量减低会影响软组织成像。主观评价中2名医师对A、B、C三组图像的质量评价中,结果均为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无一分的病例。(卡方值分别为4.032、5.163、2.030,P值均>0.05)。2名医师对CTA图像的评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大于0.75,P﹤0.05)。结论:迭代重建技术、低管电压结合低浓度造影剂在下肢CTA中的应用在保证图像质量的情况下,辐射剂量明显降低,因此低剂量扫描将成为日后CT扫描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