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秦岭处在华北和扬子两大板块的交界部位,地层出露齐全,变质作用广泛,岩浆岩发育。该区各类矿产丰富,是秦岭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陕甘川“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西秦岭地区的金矿成矿因素受很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前人针对西秦岭地区的区域地质背景、成矿规律、金矿类型以及成矿区带划分等都做了很多的研究。本论文以国家大型数据库为基础,经过细致的处理、加工,并查阅了大量西秦岭地区的地质资料,建立了西秦岭地区较为详实的地质空间信息数据库;再利用MORPAS 3.0软件中的常用的信息量计算法,按照构造、沉积、岩浆活动三个方面优选找矿标志,进行金矿找矿远景区预测。信息量法的指导思想是把研究区分成若干个单元格,通过研究各找矿标志在所有单元格的分布情况来探究各标志的找矿指示意义。每个单元格的信息量总和的大小反映的是该单元的相对找矿指示意义。预测的过程是:经过地质资料的分析初步选择找矿标志,应做到尽可能的汇集各种可能的找矿标志,再利用MORPAS 3.0工具的信息量计算法对各种找矿标志进行遴选。按照信息量大小的排序,选择信息量比较高的标志参加找矿预测,生成信息量色块图、等值线图和找矿远景图。最后研究结果表明:信息量比较高的地层标志(具体到组、群)、岩浆岩标志和断层标志除了和地质资料分析吻合得比较好之外,还更细致的量化了其找矿指示意义,研究结果进一步挖掘出了地质资料初选时认为指示意义不是很好的地质标志,总的来说达到了找矿远景区预测的目的。按照金矿成矿地质条件的优劣程度,金矿床(点)的空间分布,金矿化远景的可信程度,矿化的直接标志与间接标志,地质研究程度,信息量统计结果等因素,把找矿远景区划分为A、B、C级。